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高大的天朝水師看到“美人在此”……
站在船首的葉清鴻聽到島上漸近的嘰喳聲,表情有些疑惑地回眸,問衛希顏:“……何謂‘渡種’?”
正在船頭準備下錨的一名親衛嘴唇抽搐了下,趕緊低頭當作沒聽見。
他是明州人,城裡有來自倭國的商人,這些倭商都帶著自家的女兒或是別家的女兒來到大宋,據說是過來渡種的……他當然知道“渡種”是什麼意思。
衛希顏撲哧笑出,然後道:“咱們大宋的馬種不好,太過矮小,所以要引入腿長體健的北馬、西馬和大食馬來配種,希望混血後的馬種更優良,這些拿來配種的馬就叫‘種馬’。”
她掃視身後雁翅般侍立的親衛,用一種揶揄的口氣道:“在岸上這些倭人眼裡,大宋戰艦裝的就是一大批腿長體健的種馬,還是軍馬馬種哩。”
“……”眾親衛的臉色都綠了。
他們才不要當“馬種”!
葉清鴻看著岸上那些矮小的倭國人,表情有些無語。
衛希顏心道,在沒有出現奶牛之前,不能實現“一杯奶強健一個民族”,透過配種方式改變基因也算是一項國策嘛。
當然,若往深裡查究,是因為這個民族拜伏強者,所以利用、學習強者的一切強大,來改變自己的一切弱小,那是想當然而應該的,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思維引導行為模式。
所以,對倭人來說,“渡種”並不可恥,這是一種追求強大的方式。
真是一種可怕的思維模式!
所以,必須要教導這些島國人,知道什麼是道德、廉恥,什麼是節操,當很多堅固的思維被打破時,這個民族的靈魂就改變了。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什麼是攝政關白:
古代日本不是一個完全集權的皇朝,天皇的權力乃至婚姻也要受到諸多制約。藤原氏北家一流(簡稱藤原北家)是平安朝最大的權門貴族,不僅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並且是“外戚專業戶”,專門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歷代天皇,然後安心地做天皇的岳父、外祖父,代理天皇總攝天下大政。
當天皇年幼不能主政之時,朝政便由藤原北家任太政大臣的族長操控,是為“攝政關白”,這種外戚掌政的模式在日本叫做“攝關政治”。
最早起於藤原基經任攝政,887年,剛即位的宇多天皇賦予他總攬國政全權。詔書說:“其萬機鉅細,己統百官,皆先關白太政大臣,然後奏下。”
“關白”一詞出自《漢書》,系“稟報”之意,在日本變為官職之名。
這樣,藤原氏便開創了日本史上“關白政治”這一特殊政體,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時作“攝政”,天皇成年後作“關白”的政體。
2、天皇、上皇、法皇:
日本天皇遜位後稱太上天皇,簡稱上皇,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
出家(在日本或稱“入道”)為僧的上皇則稱太上法皇,簡稱法皇。
在平安時代的日本,佛教十分興盛,多位天皇心儀佛法,故退位後出家為僧,類似於大理國的多位國王(如保定帝段正明、宣仁帝段正嚴等)。
雖然法皇在本質上就是上皇,但被稱為“法皇”者未必就享有上皇的尊號,而享有上皇尊號者也可以被稱為“法皇”。所以,相對於具有尊號意義的“太上天皇”而言,“太上法皇”只是一種通稱,不需要經過冊封。
在院政時代,上皇和法皇都是院廳的開設者和領導者,可以稱他們為“院”,他們的地位高於在任的天皇,並且掌握實際大權。
上皇的全稱是:“某院太上天皇”,法皇的全稱是:“某院太上法皇”。(“某”是上皇或法皇所在院廳的名字,即院號,也被作為諡號。)如文中白河法皇的全稱是“白河院太上法皇”,不過當稱某法皇為“某院”時,“太上法皇”四字常常省略,如“白河院”也是指白河法皇。
總之,天皇很悲摧,不是攝政關白掌政,就是法皇、上皇掌政,反正沒天皇什麼事兒。
3、武官和武士
日本的史學觀點很明確,“武官”是“武官”,“武士”是“武士”,兩者絕不等同。
“武官”是在律令制度下,接受國家訓練,承擔軍事任務的公務人員。而武士則是十世紀湧現出來的,以武藝為職能的氏族——其私人武裝因為得到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承認而合法化。
所以,武士是“士”,也屬於貴族階層,不過貴族有大貴族、小貴族,所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