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讀而優則學’。”——這個“學”是指“致力於學問”。
開立國學科的主張經由宋藻提上朝堂後,獲得了很多朝官的贊同,如朱敦儒、胡安國、譙定等人都紛紛附議,大宋計程車大夫官員,本身就是儒家學者,雖然出仕為官的已經不是純粹的學者,但與後世官員相比,這個時代計程車大夫更具有學者的品性,他們推崇才學,推崇學者,所以文官讚揚衛希顏書法的多過讚揚她的武勳,從另一側面反映了宋人的“重文”……這話扯遠了,總之,開立國學科的奏議在朝堂獲得透過,雖然有朝官說制舉已經有天文科、醫藥科這些方技科目,反對再在國學科中設立格物和醫學,喧喧嚷嚷地吵鬧了一陣,最終卻仍是透過了。
再回頭說高宣的授職,因考中制舉工科的進士二甲第十七名,按《科舉寄祿格》,授從九品的修奉郎,因為以前在知名的私人船場有從業經驗,審查後可免去見習期,直接到工部任事,按《科舉職官格》,可差遣九品到八品的職官,若是不得上司青眼,給個最低的從九品職事,也不算為過,若得了上司青眼的,直接升到正八品,也不算出格。
故而,工部侍郎授予高宣從八品的主事,從明面上看,並不算特別青睞——這是明面上的;實際的關照還在暗處,令他負責水部司的“車船舟目”,換作別人,這是個艱苦又不易出成績的司目,但王世修看過高宣的履歷,知悉這是他的長項,果然,高宣造出了畜力車船,提為正八品都事,建炎四年初,擢為本司員外郎(從六品),即水部司的副長官,負責整個造船署,這個時候,他研製的舶舟計裡鼓車正卡在了瓶頸處,正巧衛希顏便著人送來了馬可?維特魯斯的這卷著作,書中第九章正是記載了他的航海行程計的製造方法。
從書中可以知道,早在相當於中國西漢時期的古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採用了類似中國車船舟的輪式槳作為船的動力裝置——書中叫做“明輪”,因為這種輪子有一半是露出在水面上,當時,羅馬帝國載有這種明輪的木帆船並沒有當成是新的動力船隻,而是作為海上的記裡鼓車使用。
高宣看完《建築十書》的第十書後,不由慨嘆:“這位維特魯威是羅馬的公輸班。”
公輸班即魯班,能與這位匠師中的祖師相比,說明這位維特魯威贏得了高宣的尊敬和最高讚譽,儘管他是遙遠的羅馬蕃人,並且這個帝國早已衰落,但知識的力量足以跨越國界和民族,這就是智慧文明的力量。
從書中的記載來看,維特魯威製造的記裡鼓車比中國東漢時代張衡所發明的更精密,甚至比仁宗和道宗大觀年間所做的改良計裡鼓車也更為精巧,然而維特魯威卻在書中說這一裝置是“先人傳下來的”,這個“先人”是誰?——對於那個時代的羅馬帝國而言,可稱為“先人”的,是古巴比倫還是古埃及文明?
“……所以,再強盛的文明必須擁有強大的國家,才能確保文明的傳承。”或許是受到刺激,高宣的靈感彷彿火花般迸發出來,不僅解決了記裡車的笨重問題,記程也更加精確。
後來,這種計程裝置被工部出售給大船幫,用來安裝到運河的客船上,載客以里程計錢,收費更加公平,安裝了這種裝置的客船被人們叫做“計程船”。
“或許過不了幾年,就能安裝到馬車上,於是有了計程車。”衛希顏這麼說道。
當然,要將計裡器精細到馬車能安裝的地步,大概還需要很多年,但有沒有計程車並不是她關心的,她希望翰林天文學院的翰林院士們能儘快將航海經緯儀發明出來,好吧,目前來說這是奢望……值得高興的是,海船的計速單位確定了,最新建造的水師乙級戰列艦(50…60門炮,兩層火炮甲板)的巡航時速能達到每小時9節附近,即18浬,1節代表時速2浬,摺合陸地3。9裡(指宋裡)。
之所以用“節”,而不直接用“浬”,這是口頭上的隱晦,衛希顏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廷水師戰艦的速度都應該是個秘密。
當然,採用“節”還有一個原因,在記裡車沒有製造出來前,南洋水師官兵測速是用帶浮標的繩索,上面打了等距離的結,在戰艦航行時向海面丟擲繩索,再根據每小時拉出的繩索長度來計船速,看繩索上有幾個“結”,於是,“結”成了海船的速度計量,稟報給樞府前,第二艦隊的都統制王彥恢說,這個“結”字筆畫太多,不如改為“節”,又好記又好寫,範汝為一拍大腿,說“就這麼辦”。
衛希顏看完這份稟事札子後,默然一陣子,不由敞聲而笑。
這並不是她的引導。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