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對第一條補給線,這第二條補給線更為漫長,然而在東大洋的制海權戰略中至關重要。
在圖們江入海口的上方就是海參崴,現在還只是金國恤品路最南部臨海的一個小漁村,“海參崴”在古老的肅慎(女真族祖先)語中就是“海邊的漁村”。在另一個時空中,滿清康熙朝時沙俄入侵佔去這片土地,將海參崴易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的意思是“統治東方”,後來這裡成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成為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戰略港口——俄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駐地。
從海參崴往北可到庫頁島,現下仍是金國的屬地,穿過庫頁島南面與北海道相間的海峽,就是北太平洋,而北太平洋的東岸是整個北美洲。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范文正公:范仲淹。
2、關於鉛筆名稱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16世紀中期,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由於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但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於是,巴羅代爾的人們稱石墨為“黑鉛”。這個稱呼在歐洲流傳開來。
18世紀初,德國一位化學家用石墨粉造出最早的鉛筆,襲用了歐洲人對石墨的“黑鉛”稱呼,稱之為“鉛筆”。
按這種來歷,鉛筆跟“鉛”這個金屬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用鉛筆寫字時,理直氣壯地給更小的小朋友說,“鉛筆當然是鉛做的啊”,然後這個認知持續了好多年(捂臉)~~~
☆、翰林國士
艙內細聲喁喁,艙外河風吹打在沒有全降的船帆上,發出簌簌聲音,艙簷、船艏和船尾固定著三十六盞防風燈,這是水師使用的制式軍燈,除了外形略加變化顯得更美觀外,內裡則完全一樣,油盤是防震防晃動的防漏設計,燈芯為石綿,燈油是海豹油,燈光穩定明亮,即使起霧天氣也能遠遠看見,今晚月光很淺很淡,但滿天星光映著燈籠亮光,將大船周圍的河面照得眼目可見,即使是夜裡降速,依然保持著每小時四節的航速前行。
衛希顏在水師中引入了“節”的概念,作為計算戰艦的航速單位。
在航海上,將每小時1海里的速度叫做1“節”,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海里”這個度量海上距離的長度單位,衛希顏用了漢字中的“浬”來表示。
讓水師官兵們理解“浬”這個概念並不困難——船在水上航行同時要考慮水流的速度,這跟陸上的馬車和馬速不同,所以要用“浬”來代表船速。
船速是由高宣鼓搗出來的“計裡時車”測試的,它的主齒輪是一個帶四百個齒的垂直輪,透過一個與車船上的槳輪相連的單齒來旋轉,這些單齒上面有許多小洞,洞裡放著石塊,齒輪下方置箱子,頂部有小孔,每走一里(指宋裡),便有一塊石子“當”的一聲掉到一個箱子裡。最後撿點箱子中石子的數目,就可以知道行走的距離。
這套計裡時車的機械十分複雜,高宣研究時,一是借鑑了東漢古代的計裡時鼓,二是參考了大宋使團從大食帶回的一部希臘書籍。
大食人在翻譯的序言裡記載其著者是羅馬帝國的馬可?維特魯維,大概是在屋大維當政時期擔任相當於工部這個部門的重要官員,整部著作包括十卷書,主要是論述建築,大食語譯名為《建築十書》。
最初這部書籍並沒有引起衛希顏的注意,後來,主管國譯館的秘書省少監邵溥發現第十書的目錄裡有包括輕重弩砲和攻城器械的製造,便推薦給衛希顏,引起了她的興趣,令國譯館的大食譯吏趕工譯出來,又令抄筆吏譽抄,分別送給沈元、高宣等幾位大匠師參閱。
高宣這個時候已經是工部水部司的官員,經由建炎二年的制舉中榜,因為有尚書僕射丁起的言語暗示,工部侍郎王世修對這位“丁相公的親戚”頗為關照,先將他安置到水部司做舶務主事——這是從八品的職官,從明面上看,並不算出格。
要弄清楚這其中的因由,還得從建炎朝改革科舉制度說起。
大宋的貢舉(指科舉的“常科”)包括進士及諸科,諸科中有九經、五經、三禮、三傳、學究等科,是經由唐代明經科轉變而來,後來又在進士、諸科外重設明經科,分二經、三經、五經,再之後王安石變法,罷諸科,只存進士,又新立明法科,此後延制到靖康元年。
靖康二年,建炎立朝,面臨著中央官員嚴重缺失的窘況,趙構採納了丁起的建言,沒有急著開科取士,而是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