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志不息。毫無疑問,這個閣子裡匯聚著朝廷頭等勢力,一個強大的、足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勢力!
當閣門開啟,名可秀和衛希顏一前一後進來時,正在寒暄的閣臣們同時靜語,起身拱手揖禮,神色肅穆,心裡都有些激動。
他們都知道,今日一定有大事,否則名主不會這麼興師動眾地將他們召集在一起。
名可秀和衛希顏在會議長桌的一北一南相對落座。
眾人隨後落座。
名可秀穿了一襲白色的深衣,眼睛湛然有神,環視長桌左右兩側各十二位閣臣,緩聲道:“身居要職的差不多都來齊了,還有一些位居遠地,或身居軍職者,不便赴京,閣議後將有專人傳達紀要。各位職下都有一些屬員,回去後當傳達此次閣議旨要,但對今日赴會者身份須嚴守秘密,不得向外洩露。”
“諾。”眾人齊聲應道。
名可秀清音徐緩,卻不失力度,“今年,是振道社立社的第三十個年頭。三十年前,先父先母痛心於時局腐朽,上有荒唐昏君,下有禍國權奸佞幸,朝廷處事外懦內嚴,讓多少有志之士徒有熱血而志不能伸,遂立振道堂,先後聚各方同人,以保國安民為志,結盟立誓,振道奮起。”
眾人不由抬頭望向名可秀身後橫樑上高懸的黑字匾額,目光流露出懷念神色。他們這些人各有各的出身背景,也各有各的辛酸或落魄遭遇或頹唐,卻都因緣聚會,彙集在名重生、花惜若夫婦建立的“振道社”下,便是為了心中的志向和不甘而重新奮起。於是,有的應科舉,有的入太學,有的做流官,有的做幕職,有的開書院教學堂,有的著書立說,等等。直至建炎朝立,他們又響應名可秀之召,未入官的都透過各種路子入官入朝,時至今日,又重新回到“弘道致公”這塊匾額下,想起舊時遭遇,想起當年誓約,心中都不由唏噓潮起。
“十四年前,在兵兇國難之際,振道社的‘保國安民’社旨有了一個明確變化,準確地說,是更加具體,即那七句二十一字:‘逐昏君,去奸佞,清貪腐,振武事,御外辱,強國家,安黎庶’——經吾輩同人十三年奮志青雲,發揚蹈厲,如今可以說,這一目標已實現九成。”
眾人都揚起欣慰的笑意。
那七句二十一字是名可秀當初總結提出來的,振道社上下都很信服。
比起創社的名重生、花惜若夫婦,名可秀處事更奮進,而論智慧、能力、堅毅性格,以及行事手段,均讓老輩子們逐漸服膺。更重要的是,她比她那對卓絕的父母更多了一份時運——這很重要,須知多少英才大略者卻是折戟於時運不濟。這種時運的認定,是起於名可秀在幽州被雷氏父子設陷伏擊卻大難不死後,振道社很多人開始相信這位將承繼振道社的女少主是有上天眷顧的……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他們需要一種時運的信心來振奮自己。而這種關於時運的信任為名可秀在靖康年間整合振道社,將它形成更為嚴密的團社打下了基礎。
振道社裡的多數成員都是讀書人出身,還有進士、官員,不可能像名花流幫眾一樣號令,名可秀最終能在社裡形成令行禁止、上下齊一的局面,除了她自身才智慧力的因素外,靖康年的危亡時局,以及她的時運,都為她加了分。最終使她成為一面屹立的大纛,將所有掌控和牽涉到的勢力都聚攏在她的旗下。而名可秀在這個時候將振道社的社旨細化為七句二十一字,便將“保國安民”這個相對空泛的大志落到了實處,等於明確了眾人奮鬥的方向,遂在提出之後,便為眾人接受,成為建炎朝楓閣閣屬們的奮進目標。
如今,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振道有功!”
“但是,”名可秀聲音一頓,變得清峭,“大道千里,吾輩不過才積跬步,昔日成績雖可欣慰傲然,卻不可自滿,止步。振道之途,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眾人面色又都肅然起來,他們知道,名可秀下面的話,就是今日聚議的主題了。
“今日之會,聚議二事。”
名可秀點明話題,道:“其一,再議振道社的社旨。”她沒有給大家多想的時間,接著道,“吾以為,當再加三句九字——”她的聲音抑揚頓挫,“立憲章、昌文明、永華夏。”
眾人細細咀嚼著這九個字。
在座的都是有學之士,即使出身名花流的謝有摧,論學問博識也比衛希顏強得多,對“憲章”二字的出處自然都是清楚的:《後漢書》說袁紹“觸情放慝,不顧憲章”,《顏氏家訓》曰“朝廷憲章,軍旅誓誥,敷顯仁義,發明功德,牧民建國,施用多途”,《貞觀政要》論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