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箱上。那裡面存放著一箱的報紙,從最初的《安南週報》到後面的《安南日報》,沒有一期缺過。這些報紙從各種方面描繪展現了安南路的成長,合起來,也是一部“安南史”了。
其中,文化教育的成果是最為顯著的。
就在去年進行的大宋諸路識字率普查中,安南路的識字率名列前五,僅在京府、兩浙路、福建路、廣東路之下。
當然,這與安南路人口基數少也有關係,畢竟只計入安南經略司直接轄治的州治區人口,溪峒自治區的人口暫不計入其中——即使如此,這個成果也是相當驚人了。
陳如瑛認為,這是安南路十年治政都主要傾向教育的必然結果。
而開初的很多政策,都是強制推行,不允許百姓反對。
在安南路成立後的六個月內,安南經略司在籌建中,由安南行營進行軍管,很多策令都是在武力威懾下強制推行,教育策令就是其中的典型。
以前越國的所有官學都被安南行營徵用,成為“大宋安南路×州官學”,以前的學官和夫子全部解職,學校停學。
新的學官和夫子全部由大宋進士擔任——朝廷不缺進士。從建炎朝復科舉起,每年科舉名額都不少於四百,但空缺的官職總有被進士填滿的時候,何況朝廷消減合併了不少官職,即使後來又恢復或開設新衙署,等候選官的進士也是越來越多了,包括進士科和制科的進士。那些沒有得到選官的進士都進入太學或國子監的教諭科,學習如何做夫子,學成後會下放到各州的縣學任教,或者派到海外華宋州、瑞宋州任教——作為去海外的補償,朝廷會發放一筆頗為優厚的海外補貼,而且幹滿三年後可以申請回撥。
朝廷以此措施吸引了不少進士前往海外任教,而今在安南路也採用了這個措施——頭批就有四十多名進士申請派遣。
作者有話要說:文治才是王道啊~
華夏文明的主體是儒家文明,而儒家文明的主體是王道。
☆、文明之治(二)
曾經的交趾國;中央設有國子監,地方六十四州除了羈縻州外,其他五十九州都設州學;州下有縣學;但多數規模極小。如今成了大宋的安南路;中央官學自是被廢除,校舍成了交州州學的一部——設大學齋;原升龍府的府學也成為交州州學的一部——設小學齋和蒙學齋;升龍府轄下的五個縣學;以及五十九州的州學、州治縣的縣學均成為安南路擁有的官學。
統算下來;包括交州官學在內,安南路共擁有六十所州學和六十五所縣學,計一百二十五所官學,按地域歸入東、南、西、北、中五大片區——每個片區圈定一所州學,作為大宋安南路首批覆校的官學。
第一批入安南的大宋進士有二十餘人成為學官,分入到這五所官學中掌學政或教學,分配前先在交州州學接受短期培訓,熟悉安南行營編定的《安南路教育大綱》,並培訓當地民情、風俗等,考核合格者由安南路提舉學事司頒發教諭上職證,然後才分遣到五所官學中任職。
這些大宋教諭們首先教學的物件不是官學中的學子,而是所屬片區內各州學和縣學的原越族夫子——他們之前被解職在家,之後被統一召集到該片區的重點州學,接受衛希顏說的“蒙學教習入職教育”。
“教育”的內容是大宋普及的幼學發矇三課本,學塾統稱“三百千”的,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一千字組成的蒙學韻文,由南朝梁武帝時期的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一千字,編纂成文,文中一千字均不重複,四字一句,句句押韻,前後貫通,而且文筆優美,辭藻華麗,為其他蒙書所不能比,從南梁起就一直成為幼蒙課本。《百家姓》是宋初在吳越流行的蒙學冊子,四言押韻,卻不需要理解文理,而且有利於宗親血緣的歸屬感,於是漸漸成為國中蒙學普及課本之二。但是,“千百”二蒙書也有缺點,前者因文采斐然,即使六歲孩童理解起來也很困難,來自於六歲以下的孩童發矇;而《百家姓》因為不具文理,雖然押韻上下文卻不貫通,不好記誦,而且姓氏作為常用字的很少。因此,建炎朝編寫了《三字經》,三字一句押韻,琅琅上口,容易記誦,而且很多句子文理淺顯,容易孩童理解,其中包含的儒家義理、道德教育非“千百”能及。這些年在朝廷大力推行下,《三字經》已經取代《千字文》和《百家姓》,成為國中蒙學第一課本,包括官學、書院、家館、塾師設館、鄉村學塾在內,可謂無人不讀、無人不曉《三字經》。
繼《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