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富汗、印度北部、中國新疆,目前都是被穆斯林控制的地域。
按照軍情司檔案中的記載,伊斯蘭教的起源時間大約是在中國的隋末唐初。
阿拉伯人穆罕默德自稱先知,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在唐太宗時期率領信徒統一阿拉伯半島的王國和部落,建立起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稱為哈里法,意思是哈里發的領地,即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唐朝以波斯語Tay的音譯稱之為大食國。
在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帝國經歷了四大哈里發時期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兩個王朝——如今即阿拔斯王朝統治巴格達(伊拉克首都)。從四大哈里發起,阿拉伯帝國便以“聖戰”為名,不斷髮動擴張戰爭,最強盛時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使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半島、西亞、北非、西班牙、中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
在唐玄宗時代,阿拉伯帝國向大唐西域擴張,先後兩次被唐軍擊敗,唐軍西進中亞討伐阿拉伯,但因西域葛邏祿部的背叛而致怛羅斯大敗,阿拉伯帝國控制西域,但兵力也損失慘重,止步於阿爾金山,無力再東進。之後唐朝發生安史之亂,自此中原無力收復。儘管阿拉伯帝國在唐朝末年也發生了分裂,之後又因地方勢力強大形成割據,除了阿拉伯半島以外,其他穆斯林地區的統治者都不再是阿拉伯人,但是在宗教上仍然是統一的穆斯林。世界。
宗教信仰貫穿於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觀念和日常生活之中,信仰伊斯蘭教的這些非阿拉伯民族的王國,他們在意識形態上仍然是統一的,是同一個世界。
衛希顏認為,任由伊斯蘭教或耶穌教這種宗教勢力蔓延統治全世界絕不是好事——伊斯蘭教和耶教有一種非常不好的傾向,他們都傾向於利用宗教控制世界。無論是從衛希顏的觀念出發,還是從名可秀的“致中和”的世界戰略出發,任何想以神權統治政權或搞政教合一的宗教勢力,都必須進行遏制、打擊。
樞府軍情司承擔了這一重要又長遠的任務。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軍情司的情報觸角已經伸到三大洋的重要國家,可以說,只要有宋商通商貿易的地方,就有軍情司的諜報者,其中有大宋的商人、旅行者和探索者,也有收買的當地線人。
軍情司對伊教和耶教進行建檔立目,對其創教以來的活動進行情報蒐集歸檔,又有精擅道、佛教義的專才研究這兩教的“聖典”,又有擅長歸納的司統校尉整合分析,最終出具了長達幾十頁的分析報告。
名可秀看過報告後,曾對衛希顏道:“一神教的本質決定了它有很強的排他性。這種宗教如果掌握了國家權力,對外往往表現為武力的擴張,強制的信教。——佛教也是一神教,最初傳入中國時,也是以陰謀和利益挑動胡族,五胡亂華就有佛教在內攪動的因素,但佛教控制世俗權力的謀劃在中國遭到了失敗。這就是因為我們中國是儒道文化,儒家崇敬的是祖宗,道教則是多神崇拜,這種文明的影響是深刻入骨的,不可能對某個一神教的唯一神產生瘋狂的信仰。”
這種儒道文化也決定了華夏的文明是和平、包容的文明,沒有武力擴張性——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儒道文明融合,也具有了這種特性。
所以名可秀和衛希顏才定下了“以教制教”之策,鼓勵和扶持佛、道二教向西域和更遠的泰西傳教,作為遏制伊斯蘭教和耶教的措施之一。在這個時期,伊斯蘭教還不是完全禁止其他宗教在勢力範圍的傳播,阿拉伯國家也還不是嚴厲排外的穆斯林國家,即使在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麥地那,都沒有絕對禁止其他宗教的傳教。而這個時期的羅馬天主教,也還沒有建立殘酷迫害異教徒的宗教裁判所,歐洲被教會嚴酷禁錮思想的中世紀黑暗時代還沒有到來——這與衛希顏最初的認為有出入,當然,這是個良好的出入。
“以教制教”之策首先向南洋諸國推行,這裡的宗教多半是原始宗教,或是從天竺大陸傳過去的佛教和取代天竺佛教的印度教,大宋的佛、道二教在這裡的傳教相對來講比較順利。
為分裂、瓦解伊斯蘭教在中洲西部(即西域和中亞)的勢力,樞府軍情司遵照衛希顏的指令,暗中推動了“西金”的向西擴張。
西金是完顏宗弼率領的女真餘部在金山(阿爾泰山)建立,後來北上葉尼塞河(今俄羅斯境內),征服了當地的突厥人和紇裡迄斯人。隨著驍勇的女真騎兵的四處征戰,至大憲四年,西金已經成為東起金山、西至葉尼塞河流域的霸主,但完顏宗弼並不滿足,女真統治的這一片地域並不富庶,金山以南才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