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四川古稱梁州。周代,四川東部有巴國,西部有蜀國,故合稱為巴蜀【巴國以今重慶為中心,蜀國以成都市為中心】——所以說“巴蜀”其實是指四川的兩塊地方呀【現在屬於“巴”的大多歸入重慶直轄市了】
2)漢代時四川名益州。三國劉備建蜀漢政權,故四川又稱為蜀或蜀漢。到了晉代,四川分為梁、益二州。唐太宗以益州置劍南道,梁州置山南道。
3)宋太祖滅後蜀以後,四川分為西川路和峽西路。宋太宗時併為川峽路。宋真宗時分【西川路】為東、西兩路——西川東路治梓州(梓州路);西川西路治成都(益州路,後稱成都府路);又分【峽西路】為利州路、夔州路兩路。這樣四川就被分成益、梓、利、夔四路了,一般稱為川峽四路,又總稱為四川路,從此就有“四川”之名【不是省】。
“四川”被正式以省治命名是在元代,但最早作為行政區域卻是在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的詔書中正式使用。——所以後文中若出現“四川”二字大家莫要訝異~嘻嘻~
2、關於排行的稱呼:
唐宋時都習慣以排行作稱呼。比如燕青,習慣叫燕小乙,乙通一,就是排行為大。排行為一的可稱為乙或大,比如名可秀叫鐵子為鐵大,就是指鐵一。所以她叫鐵衛鐵十一鐵十二之類的不是叫冷冰冰的編號,而是按排行叫,是宋人的一個稱呼習慣。再比如本章中的莫六、王十五也是排行。有的底層百姓只有姓+排行沒有名,比如王七,李九等。
當然這個排行各家族的規則都不同,比較複雜,所以稱十五的,不一定是他的親兄弟間排名,也可能是族裡同輩的排名。
3、關於“郎君”的稱呼:
唐宋時都習慣稱呼為郎君,如水滸裡的武大郎,就是武大郎君——排行+郎的稱呼,在百姓裡十分常用。對讀書人多稱小官人,有功名的則叫官人或大官人,比如水滸裡的西門慶。用錢捐了官,所以別的人叫他西門大官人。
至於老爺和少爺的稱呼是沒有的(應該是到了元代才有),關於公子的稱呼也是沒有的,公子是“公侯王爵之子”不能亂用。文中有武林四公子的說法是對江湖來講,江湖人膽大包天管你啥公侯的(其實是叫“武林四郎君”實在太囧了~哈哈哈~)
說排名說到這,再順便說一句,唐宋對女子的稱呼一般都是“娘子”或“小娘子”,不叫“小姐”(一般指妓。女),又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排行+小姐,如大小姐、二小姐,是可能針對閨秀~~~~囧~某西前文中規避了娘子的叫法,實在是不習慣吶,淚目~~~~
唔,還有一條,對官員還沒有“大人”的稱撥出現,“大人”是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指身份地位,一般是叫官職,所以前文中出現“大人”的叫法是謬誤~~~嗚呼哉,光是個稱呼就讓人犯難,再度淚目~~~
關於爺爺:還沒這個稱呼,爺一般指父,如阿爺是指阿父,所以稱爺爺叫祖翁,或簡為阿翁。
西川之行(一)
名可秀的西川之行定在臘月十五,由於此去路途遙遠且有招刺的風險,因此除十二鐵衛外,又定下“流水無情”中的蕭流金、水沁辰、莫秋情三人隨行。
衛希顏原想帶葉清鴻,一想還是讓徒兒乖乖養傷,省得去西川遇上雷暗風又勾起對黎楚瑜的懷念;二來她在山莊葉向天就有了個切磋對手,免得起了迴雪山派的心思——可秀對淺裳有對母親和姊姊的雙重眷戀,衛希顏顧念此點,自不願葉向天夫婦離去。偶爾好笑的心想:或許正因可秀不願姊姊離開,方拖延婚禮牽絆住淺裳。她對此倒是無謂,只要可秀歡喜怎樣都好。
西川之行定後衛希顏又託了名清方一事。她估算著此去西川新年定是趕不及了,原計劃過年回靠山村看看阿孃便也難行了,遂寫了封信託妻兄兼妹夫跑一趟,順便住上兩三天,讓阿孃寬心。
孰料希汶竟堅持去,說:“姊姊的娘就是我的娘!”衛希顏顧慮著希汶的身子不比練武之人,天寒路遠的,哪捨得讓她受那風霜顛程之苦,最終卻在妹妹一雙含淚盈盈的美目下嘆氣投降,只得再三叮囑名清方小心照顧,不要急著趕路,又親手佈置二人的馬車……後來被七叔、三叔知曉了,正色說:“早就應去拜望阿嫂,感謝她養育大希顏……”有這兩位叔叔同行,衛希顏這才徹底放了心。
因距年關已近,名清方在頭天置了年貨禮物後,次日就帶著希汶隨兩位叔輩啟程了,竟是比西川之行的人還早走了一天。
名可秀選的水路,從臨安由運河北上潤州(鎮江),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