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兼顧發展獨立性和學會守規矩的引導方法,使婷兒的獨立能力和自律能力都發展得很好,比如說:
婷兒1歲多點兒就會自己吃飯喝湯;
2歲起就開始自己洗臉穿衣,模仿做家務;
3歲起便負責收拾果皮果殼;
4歲起夏天便自己洗澡;
6歲便自學電子琴;
8歲起便獨立制定週末的時間安排表;
10歲起便獨自上街四處幫爸爸採購治癤子的中藥;
12歲半起便開始獨立制定學習計劃,並自主參與校內外各種學科競賽;
……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86頁)
我恰恰認為,劉亦婷從小就學會守規矩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遵紀守法是優點,而守規矩則是一柄雙刃劍。在讓孩子循規蹈矩的時候,是否想到過孩子創造力的喪失呢?
我們可以想想我們小時候學習穿鞋的過程:小孩都有穿錯鞋的經歷,左腳穿了右鞋,右腳穿了左鞋。有的時候還會故意穿錯鞋,一邊笑,一邊在屋裡跑來跑去。對此,有的大人會立即訓斥孩子,讓他(她)馬上把鞋子換回來穿,以為是教會了孩子守規矩。也有的大人會看著孩子玩一會兒,然後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穿鞋。還有的家長會鼓勵孩子玩,然後問孩子“腳是不是舒服?”最後和孩子一起探討為什麼穿錯了鞋腳就不舒服。對於這三種教孩子穿鞋的方法,一位學者這樣評論:
這三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都能學會正確地穿鞋。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小孩受到的是第一種待遇。在學會穿鞋的過程中,懂得了遵守規矩,失去是自己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按照兒童心理學的說法,兩三歲的小孩,智力發展非常迅速。他們最需要的並不是大人的那種教育,而是鼓勵和引導。小孩的創造力往往會毀在大人的各種規矩之中。其實,只要小孩有興趣,他們的學習能力往往會讓大人吃驚。
(引自教育資訊網《小孩與電腦》一文)
所以,劉亦婷從8歲起便獨立制定週末的時間安排表,我認為這並非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相反,我擔心她從小便養成了機械、刻板的思考習慣。8歲的時候,正是充滿童心、童趣,渴望探索世界的時間,如果早早地就把自己限制在某個圈圈內,我實在擔心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否還能靈光四濺地思考問題。
婷兒長得漂亮,這一點,不必等“女大十八變”,從小就已經很明顯了。……不少低年級女生公開宣稱“劉亦婷是我的偶像”,還有好幾雙高、初中男生的眼睛在熱切地追逐著她。親友見面,也免不了有人誇獎:“婷兒越長越漂亮了!”同學新年送賀卡時,也有人不無欣賞地稱她為“你這個大美人”。到了初中後期,婷兒甚至得了個美稱———“美人魚姐姐”。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267頁)
婷兒長得是否漂亮,一語帶過即可,或者讓讀者自己看照片去。為什麼非要找出這麼多佐證,來證明劉亦婷是個“大美人”、“美人魚”、“偶像”呢?家長對孩子的偏愛無可厚非,但這種大段鋪陳顯得過分了吧。
我們仍要仔細觀察,看婷兒是否會得意忘形停滯不前?———觀察的結果令人滿意,婷兒和過去一樣“重實力、輕虛榮”。
看到這句話,我有種感覺是劉亦婷和她的家長正在給讀者們唱著一出雙簧。劉亦婷在前面賣力地表演,家長在背後不吝筆墨地誇讚。一唱一和,一個完美女孩逐漸呈現出來。
一個剛滿18歲的孩子,面對足以把她淹沒的讚譽和關注,能夠如此淡靜,不失本色,讓我們深感欣慰。有記者問婷兒為什麼不覺得驕傲?婷兒說:“因為從小養成了把已有的成績歸零的習慣。”這種“勝不驕,敗不餒”的個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的傳家寶。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67頁)
誇完劉亦婷,順便把自己全家都誇了一下。
總之,類似上面這種不吝筆墨的讚譽充斥在《哈佛女孩劉亦婷》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這兩本書中。雖然我只簡單地摘了一點點,但足以為大家呈現出一個完美女孩的模樣了:此女世出名門,祖上乃太史公司馬遷,遺傳基因乃千年不遇,萬里挑一。其智商和情商更是超凡脫俗,堪比神童,她3歲時便能即興在鋼琴上作曲,羞煞莫扎特,6歲就開始自學電子琴,尤勝貝多芬。長大後出落成大美女,如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