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聘100個職位的激烈角逐中勝出。”可這種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我只聽說個某個職位有多少人爭奪,某某人在爭奪某某具體職位時戰勝多少人脫穎而出,可還沒聽說過這種籠統模糊的說法。
比如,在100個職位中,很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即有99個職位競爭激烈,吸引了9990人,而有一個工作則非常冷門,只有10個人競爭,那麼,你在這個冷門職位上,即使你競爭成功也沒什麼特別榮耀的。另外一種可能是,某個工作,比如一個辦公室文員或者打雜的助手,雖然薪水低得可憐,但由於知識水平要求不高,也會吸引很多人來應聘,數量可能達到9990人,但是,這時一個名校畢業生出現了,那些知識水平低的競爭者自然也就沒有啥競爭力了,因此,這種成功的含金量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如果劉亦婷真的想展示一下自己實力超群的話,最好把具體職位、具體的職位競爭者素質,以及具體的職位競爭者數量展示出來,不要籠統地來個“在北美近萬人競聘100個職位的激烈角逐中勝出”,這會讓很多人把她誤解成“天才”的。
給我聘書的是波士頓諮詢紐約分部。紐約分部在2003屆哈佛本科生裡共招了兩人,另一個幸運的女生名叫索尼婭,是哈佛學院的學生民主黨主席。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61頁)
在劉亦婷的自述裡,會不經意間甩出一個嚇人的頭銜來,比如上面這段引文中的“哈佛學院的學生民主黨主席”。那麼,劉亦婷為什麼不這麼寫呢?“另一個幸運的女生名叫索尼婭,是一個有著棕色頭髮、特別愛笑的可愛女孩。”而偏偏用了生硬的“哈佛學院的學生民主黨主席”這樣的官銜來形容她呢?這無非是想告訴大家,只有出類拔萃的人才能被聘用。
結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有其合理性。但是,名不符實的榜樣、錯誤選擇的榜樣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又是巨大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們不能馬虎,不能人云亦云。而對那些熱衷製造榜樣的家長朋友來說,也請你們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責任感。如果真的想跟大家分享教育經驗的話,不要刻意誇大,不要刻意造神,不要報喜不報憂,只要有一顆平常之心,這幾個要求實際上是很容易做到的。
分數掛帥思維依舊
應試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分數掛帥。劉亦婷進了哈佛之後也沒有改掉這個思維習慣。我們可以從《劉亦婷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一書的劉亦婷自述部分看出這點。試舉一例:
大一期末考試後,數學老師給我發郵件說:“按學校的規定,一般不允許公佈學生們的考分名次,但我由衷地告訴你,你是全班第一。”第一學年結束時,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Feldstein,美國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席)邀請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他組織的雞尾酒會,並邀請在第二學年擔任評改學生試卷的工作(他教的是1000多人的大課),我也有幸名列其中。
大二的時候,因為數學好,我得到了一份數學輔導員的工作,輔導低年級學生的微積分(享受獎學金的哈佛學生需要在校園打工掙到買書買衣服及零用的錢)。學期結束的時候,因為我“成績好,表達清楚,應變能力強”,我被學校的數學系聘為微積分課的學生助教。大三開學後,有一次媽媽在網上查閱資料的時候,無意中搜到了哈佛的課程安排公告,發現了我的任課時間,她還特地下載了那個網頁,讓爸爸和她一起“感受女兒另一種形式的存在”。
(引自《劉亦婷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49頁)
在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劉亦婷頗為自己的“學習好”感到自豪。可是,在哈佛,在美國大學,學習好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們知道,中國學生在數學方面歷來是強項。比如,GRE是美國大學生畢業後讀研究生所必須要考的科目,對於美國學生來說,數學是他們最頭疼的了,可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數學就是小菜一碟,有一些理工科的學生甚至戲稱,用腳答都可以得滿分。是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聰明嗎?根本就不是。其實,中國的中小學生到了美國數學幾乎都是尖子,甚至被驚歎為“天才”。但這絕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這是超強度機械訓練的結果,只能證明學習任務太重,中國學生數學學得太苦。
我聽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外國教授來中國菜市場買菜,一個很簡單的賬目都要拿出計算器來算算,並非這個教授乃白痴一個,而是美國人壓根不認為學會算這些玩意兒有什麼用處,所以從小沒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