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吧,父母離婚了。其實我整個少年時代都是在父母冷戰的氣氛中度過的—他們從我小學四年級時就開始冷戰,到我高中畢業才離婚—這麼多年的家庭矛盾,確實給我帶來了痛苦和陰影,但我自己覺得我的性格似乎也沒什麼障礙,人格似乎也挺健全的。所以我在《非誠勿擾》節目中,一聽有些人動輒說不找單親家庭的,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怎麼樣,我就覺得這種想法很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的想當然的結果。
第四章我的外婆(二)
3、扛電影膠片機的老爸
我父母是北京廣播學院的同學,一九五九級的。那時候北廣剛建校,他們算是新中國廣播電視界的“黃埔一期”。一九六三年畢業後,他們分居兩地,父親被分配到西安,母親被分配到重慶。
父親被分到西安後參與了建立西安電視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電視臺的前身,據說當時參與建臺的總共只有七個人。母親被分到了重慶人民廣播電臺,小時候,我就住在電臺的宿舍區裡,到了週末就去重慶日報社家屬區看外公外婆。
外婆年輕時很漂亮,我媽也繼承了她的長相,聽說當年我媽還是北廣的校花。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別人隨口的奉承話,後來碰到很多我父母的同學,那幫老頭老太太都這麼說,我就相信了。當年在北廣,我爸媽戀愛的訊息傳出後,其他同學都感到很意外。據說當初追我媽的人挺多,其中有條件相當不錯的,但她最終和家庭出身不好但學習成績不錯的我爸走到了一起。在當時,他們是典型的兩個不同階級的年輕人的結合,留給了周圍人太多的不解。現在想起來,我覺得在那個年代,他們對愛情有著比較純粹的追求,我媽又屬於當時的“文藝青年”,胸懷“進步思想”,所以和我爸走到了一起。聽說,他們那個班裡最後結婚了的有好幾對兒。
當初他們走到一起是有很大阻力的,來自兩個家庭的阻力,按當時的話說叫“來自兩個階級”。
我爺爺是小資本家,在那個年代,家庭成分不好,但是我父親成績不錯,做人也低調,加上那時“文革”還沒開始,所以考上了大學。父親家的親戚們對過去還是挺在乎的,我到爺爺奶奶那裡去的時候,叔叔姑媽們偶爾講起過去,多多少少流露出了對沒落大家族的懷念—以前還不敢多懷念,改革開放之後就越發懷念了。雖然爺爺家也不是多大的豪門旺族,但是在叔叔姑媽們的感情世界裡,卻飽含了對昔日輝煌的留戀,並很願意把它放大—因為改革開放之後他們沒有一個混得特別好的,基本上都在工廠裡。
而我外公外婆是窮苦出身,他們打心眼裡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所以,家裡誰'·電子書下載樂園—wWw。QiSuu。cOm]要是敢在他們面前議論時政、說一點兒“非主旋律”的話,外婆立馬就翻臉。我年少輕狂時不知道因為這個被外婆罵過多少次。
於是,一邊是舊社會的小資產階級,一邊是舊社會的底層勞苦大眾,當我父母要結婚的訊息傳到兩個家庭時,可想而知會遭到怎樣的反對。反對得比較激烈的是我外婆,這也為我父母的婚姻埋下了隱患。
我父母一個被分到了西安,一個被分到了重慶。那個年代有很多夫妻都有過類似這樣的大學畢業後分居兩地的經歷。那時想調動工作,尤其是跨省調動,非常困難。他們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先是在西安團聚,最後才一起調回到南京,因為我爺爺奶奶都在南京—雖然折騰了兩次,但最後能到一起,很不容易了。
到南京之前,我並沒有跟我爸在一起生活過。他一直在西安,也就是每年到重慶來探親一次。在童年的很長時間裡,我對父親的印象都很模糊,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是他像播音員一樣好聽的普通話和他用的照相機—都是祿來、哈蘇之類現在仍然價格昂貴的德國高階相機。
我爸是攝影記者,我們家有很多照片,都是當年他當新聞記者時拍的,那是我們家非常寶貴的一筆財富。那時候還沒有攝像機,都是電影膠片機,新聞記者都用這種機子,現在電視臺裡拍膠片機出身的攝像幾乎沒有了。
當年我父親扛著電影膠片機幾乎跑遍了陝西所有的縣,也拍攝過很多中央領導到陝西視察的新聞。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恩來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到陝西參觀訪問,我父親在旁邊拍攝,他的同事把他也拍進了照片裡。小時候在家裡,每次我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獻式的照片都覺得父親很偉大。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當年都儲存在家裡的很多電影膠片盒裡,那些鐵質的大盒子後來主要用來放我的餅乾之類的零食。遺憾的是,幾次搬家加上後來父母離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