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都差不多的同事一起喝酒,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有人就說起了《召喚英雄》,說這部片子在編輯部被很多人拿出來放過,特別是最後那段,他們中竟然還有人記得其中的解說詞。對於這部片子,臺領導也很滿意。有領導評價我說:〃孟非的片子電視手法很一般,但稿子寫得還行。〃這個評價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也符合我的自我評價。依靠技術的事情我幾乎都不行。
2玩兒畫面也還行
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前後,江蘇臺有兩個欄目互相較著勁,一個是《21點》,專門做人物專題的,一個是我所在的《都市傳真》,專門做新聞事件。這兩個欄目的領導都是廣院科班出身的,而且還是同學,是當時江蘇臺最有希望、最有朝氣的學院派代表,各自領著一幫江蘇臺年輕有為、不甘於混吃等死的人在做節目,其中很多都是沒有身份,但有點兒想法的臨時工。
我的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當年《21點》的主任陳輝現在是江蘇臺副臺長(也當過我的主任),《都市傳真》的主任張紅生現在是江蘇臺電視傳媒中心副總裁,當年他們帶領的那幫人現在大多在臺裡已成為師長、旅長級別的人物了。
從實力上說,《都市傳真》的整體編導能力相對要弱一點兒,《21點》文藝一些,電視表現手法也比較多。兩個欄目的主任同在一個辦公室,我的主任常常當著《21點》主任的面罵我:〃為什麼你每次都要寫那麼多詞兒?每次都寫十幾頁幹什麼?做電視,要多用同期聲!懂不懂?〃我不敢辯解,連聲說:〃好好好,我去改。〃每到這時,《21點》的主任總是跟我的主任說:〃你知足吧,我那邊的人就是不會寫稿子,稿子從來沒有人能寫到第三頁!〃那幫人都受了當時央視《生活空間》的影響,愛用長鏡頭,基本都是同期聲,一條片子寫不了兩句詞兒,感覺特紀實、特文藝那種。我心裡想:我們是新聞節目,我不是文藝編導,搞那一套幹嗎?
一九九八年南京下了一場大雪,也是那年的第一場雪。下雪那晚,主任給我打電話,讓我第二天做一條片子。掛掉電話後,我覺得機會來了,要改變一下領導對我的成見。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出去拍片了。我拍了很多閣樓上積滿了雪的小窗戶、靜靜的雪花在空中緩緩飄落的空鏡頭。整條片子有十分鐘,沒有一句解說詞,只有畫面、現場聲和音樂,再加上簡短的字幕,但是整個城市在這場大雪之後的變化和現狀,都體現出來了。我用字幕交代:幾點幾分某菜市場,然後完全用畫面和同期聲記錄買菜的人、當天蔬菜的供應和菜價的情況。接著字幕再交代:幾點幾分某學校,學生正常到校。之後字幕又交代:幾點幾分某敬老院,老人們在房間裡圍著溫暖的火爐,等等。
那片子在現在看來沒什麼,但在十幾年前還是挺讓人耳目一新的。我的領導看了之後很喜歡,也有點兒驚訝,後來把這條片子送去評獎。不過,畢竟不是什麼重大題材,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沒評上。對這樣的結果,主任平時經常罵我的勁頭又出來了:〃他們懂個屁。〃
你想成功嗎?那就及早培養有利於成功的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35歲以前養成的習慣決定著你是否成功。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位沒有繼承人的富豪死後將自己的一大筆遺產贈送給遠房的一位親戚,這位親戚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這名接受遺產的乞丐立即身價一變,成了百萬富翁。新聞記者便來採訪這名幸運的乞丐:“你繼承了遺產之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隻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後出去討飯時方便一些。”�
可見,習慣對我們有著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效率,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規的創新,最終可以演變成為習慣性的創新。�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結果:3周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3個月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複3周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形成穩定的習慣。�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所以,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成功慾望,要有信心、有熱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