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色列有一項全球頂尖的沙漠滴灌技術,它使世界上八十多個國家的農業生產受益,可以說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在一九四八年,那時以色列剛建國,幾乎有一半國土都是荒漠。憂心的以色列人就把土壤樣本送到美國,讓世界上最權威的研究土壤的大學分析那樣的土壤適合種什麼。一個月之後,測試報告出來了,說來也好笑,居然是什麼都不適合,因為那是荒漠。
以色列人卻不服輸,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技術,愣是發明了沙漠滴灌技術。從一九六四年應用以來,這項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對世界上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農業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後三十年,以色列的農業用水總量一直穩定在十三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五番。
在基布茲參觀拍攝的時候,我就看到農田裡面密佈著用來滴灌的輸水管線,當地人很自豪地說:“那些美國人說我們什麼都種不出來,你看,我們還不是全都種出來了!”
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如此先進,按道理說應當是絕對保密的,但他們並非如此,或者說起碼他們對中國人是極為慷慨的—中國西北部的很多省份都採用了滴灌技術,那全是以色列無償援助的,而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以色列人覺得中國人好,所以才這麼幫中國人。
至於以色列人為什麼覺得中國人好,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兒:當年曾經有數萬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的屠殺,最後流亡到了上海,在那裡他們得到了中國人無私的幫助,所以以色列一直對中國抱有感激之情。這種傳聞我本來半信半疑,去了以色列之後,我才知道那是真的。
對於歷史上幫助過他們的人,這個民族有著強烈的感恩之情,所有到以色列去的中國人,都能感受到當地人發自肺腑的友好。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以色列要把滴灌技術無償輸出給中國。
這是一個經歷了太多苦難的古老民族的寶貴品質。
第二十二章“名記”
“名記”(1)
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帶著一身疲憊,我奔回南京,結婚去了。
十三、〃名記〃
我從北京回來後沒多久,就進了我在江蘇臺的第一個正經欄目,新創辦的深度報道類新聞欄目…《都市傳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生涯。
1文筆得到公認
從《奔向亞特蘭大》組回到臺裡,我進了江蘇臺二套《都市傳真》欄目,在這個新聞專題欄目組,拍攝、編輯、寫稿、配音,我都自己來,一個月忙下來工資有一千七八,比起當年幹臨時工飢一頓飽一頓的狀態,簡直好到天上了。更重要的是,我到了該欄目後不久,從臨時工轉正成了記者,從此結束了在江蘇臺低人一等的生活。當上了體面的記者之後,我整個人都精神多了,社會責任感空前高漲,陸續做了一些相當有影響的報道。一下子,我就找到了一種做名記的感覺。
那時,凡是有重大題材,主任幾乎都點我去做。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當天,臺裡要推出一個三十分鐘的回顧本屆奧運會的新聞綜述。當時我們是一個社會新聞欄目,不是體育欄目,領導把這個活兒交給我的時候離閉幕已經沒有幾天了。
一分鐘片子的解說詞是二百二十至二百五十個字,三十分鐘的片子差不多要寫七千多字的稿子。當時中美關係正處於低潮期,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接待規格都降低了,根據上面〃要找美國的毛病〃的要求,我瘋了一樣地找資料,把奧林匹克公園爆炸、交通混亂、比賽延時、裁判誤判等屬於〃《新聞聯播》後十分鐘〃的內容都翻了出來。接下來,就是甩開膀子寫解說詞了。我還記得,那天晚上知道要大幹一場,寫之前我喝了點兒小酒,小睡了一覺,晚上十二點多起來,一直寫到快天亮。寫到最後一段的時候,我簡直文思泉湧,就嫌手沒有腦子快了,而且越寫越覺得牛逼,自己都被自己的文字感動了。最後,我一氣呵成寫了二十多頁。寫完之後,取名為〃召喚英雄〃…亞特蘭大奧運會會歌的名字。
到了奧運會閉幕當天,我的這部專題片如期推出。直到今天,我都記得那段氣勢磅礴的結尾,從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古希臘開始,綜述本屆奧運會的得失,最後講到人類的光榮與夢想,結尾配上高亢華麗的主題歌《召喚英雄》,我和我的同事,包括絕大多數時候都麻木不仁的審片領導都看得相當激動…事實上,那段片子無論什麼時候看,我都會激動得起一身雞皮疙瘩。
“名記”(2)
七八年之後,有一次我們一幫歲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