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育》中曾經這樣寫到:
“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古老的諺語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
這個被很多人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的斯賓塞,他一生都在倡導一種快樂的教育方法。他永遠把孩子作為一個主體,而教育實際上是一種不斷的誘導和發現過程。據悉美國人受斯賓塞的影響很大,一位叫艾利奧特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曾經是這樣評價斯賓塞的:“很少有人像斯賓塞一樣,在各個國家、各個階層的人民中有那樣大的吸引力。他像閃電一樣衝擊著美國和英國的學校教育。在美國,他的思想統治著美國大學達三十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鋒。”
這種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主張的是一種挖掘人類無限潛能的方法,而不是人為的去製造一個人。所以,在美國和英國的學校教育中,分數從來就不是最主要的,他們更注重的是對一個人心智的培養。斯賓塞說:“我建議所有的父母,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儘管它是一個暫時無法改變的事實,而應該更多地去關心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儘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和同樣寶貴的好奇心。不要用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好壞,也不要以此為榮辱。”
留住孩子的興趣而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這是斯賓塞對教育的一種忠告。但這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這似乎是一種夢乞。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所關注的就是分數,因為應試教育的本質就是以分數高低來論成敗的。所以興趣,這算什麼東西?於是,被剝奪了興趣的人就像皮影戲中的一個木偶,在一個他者的操作下翩翩起舞,而在舞臺的後面,卻同時坐著三個操縱者——應大爺(應試教育)、老大娘(老師)、還有家長們。就是在這樣一個三位一體中,人從小就被抽掉了生命的氣韻,並跟隨著一輛已經被撞癟的東方列車,駛向“遠方除了遙遠而一無所有”的極樂世界……
滅殺生命興趣的一曲曲輓歌
有一個叫於苗的女孩,她從小就上了那輛列車並由她媽媽親自押車,一路呼嘯。可是她終於有一天發現,窗外的景色是如此秀麗,我為什麼不下去在山花浪漫中把美麗收拾?我為什麼一定要在被規定的時間內放風我的視野?於是她終於有一天不顧一切地跳下了火車,並大聲地向全世界的人呼喊道:我不是產品、我不是股票、我也不是六合彩。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要浪跡天涯。
在過去的21年的生命中,我始終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雖然我也曾無數次抱怨過現實,想與其抗爭,可是我那麼渺小。我能做什麼呢?曾經夢裡發現人生無比美麗,我卻註定要回到現實中,走別人為我設計好的一條看似令人羨慕的、前程似錦的路……
我是個固執的孩子,縱然媽媽有千萬個理由送我去英國讀書,我也不希望因為我的花費而犧牲家人的幸福。花家裡那麼多的錢,好象像罪人一樣,而我又一點兒也不快樂,出國真那麼好玩嗎?在異國他鄉有多苦多難多孤獨多小心翼翼多擔心受怕,你知道嗎?
媽媽每天像查作業一樣檢查我的日記,在日記中我甚至不敢講真話。記得在小學時的一次期末考試前,我在日記中寫了這麼一段話:“明天就要考試了,可我一點兒也不害怕,考試算老幾?不就是老師發張卷子做嘛。“其實寫這些話只是為了討好媽媽。說實話,我真的怕考試,每次都怕。那時我想,小孩子的心是多麼可憐啊……想到小時候被強迫去做的許多事,我搞不明白。大人們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難道不希望我們快樂地生活嗎?
……
當然,對我而言,去英國讀研究生就是一個絕好的看世界的機會。只是大學四年之後,在我身體裡滋生出來一種渴望自我、嚮往自由的情緒。那種情緒不時質問著我:出國留學是唯一的出路嗎?這是一條可以達到光輝彼岸的必由之路嗎?人生原本是可以有許多種可能性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
所以,我打消了去英國讀書的念頭,我要和小德一起去浪跡天涯……
一個與生命抗爭了21年的女孩,最終以浪跡天涯結束了她長達20年的抗爭並開始了她的新的生命里程。此刻,我相信於苗的母親一定是懷著一種悲傷的情懷而在默默地流淚。因為她的女兒沒有履行她們之間那份只有一方簽字的人生合同。在中國,一個長者的最大悲哀莫過於一位小輩對他精神意志的背離。因為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長者對小輩之一切的越俎代庖,甚至包括小輩生活的一切細節比如檢視日記、小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