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說過:“你可以從一個人身上拿走任何一樣東西,但是惟有一樣不行——他的個人自由,他選擇自己道路的自由。”
我是在不斷面對抉擇呢,還是已經停止了抉擇?
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是不是已經俘虜了自己的思想?
我是應該就此躊躇不前,還是應該策劃出未來?
我將會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呢?我該如何編寫屬於自己的那兩頁呢?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將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在你踏出這片土地之前,請仔細思考一下你今後漫長的人生篇章將如何撰寫,請你們務必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惠普公司這位能幹的女執行官卡莉,儘管她離開斯坦福大學25年來選擇過多次人生的命運,但有一點令她始終受用不盡的不是斯坦福教給她的經商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以及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和選擇的自由。
實際上,一個人只要具備了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一種能夠應付多種局面的生存技能以及生命中蘊藏的無限潛能,那麼他就能在多個領域中瀟灑馳騁。在未來的時代裡,知識的加速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以往的知識只是一種對歷史的熟悉而已,有一家集團公司的總裁曾經對一位自以為是的博士研究生說,如果你以往所學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你思想的束縛,那麼我寧可招收一名沒有學歷但能很快接受新思想並能吃苦的人。
由此看來,以培養掌握知識為主但忽視一種人之綜合潛質的中國應試教育,已經顯露出其日薄西山的殘景。而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市場需求又恰恰證明了僅僅對知識的瞭如指掌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了。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的教育體制已經遠遠落在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後面。大家知道,在市場經濟中,一種產品要贏得市場的青睞,首先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假如消費者對一種產品不感興趣,那麼這種產品就沒有市場,這是一種非常顯而易見的常識。但我們的應試教育似乎依然還是一種計劃體制下的產物,一方面我們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我們大批的大學生從學校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這是一種嚴峻的供需背反現象。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就是說,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作為一種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或者說,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作為一種人力資源,與社會需求存在著一定的結構性缺陷,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我們的人力資源產品其功能太過於單一而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多功能產品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當下中國教育的全部癥結所在。
羅傑·依·黑曼在美國《未來學家》雜誌上這樣寫道:要想成為21世紀最受歡迎的人應該具備以下幾種才能:
要有廣泛的專業技能
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要有創新能力
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要有說服他人的能力
要有善於學習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目前中國的教育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還應該具有以下幾種素質:
要有獨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要有吃苦的能力
要有契而不捨的精神
要有起碼的道德和誠信
可以說,上述多項才能正是我們現在很多高學歷者所缺乏的。當我們把大量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關注增加教育資源、普及基礎教育的今天,我們或許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應該來修改一下這條教育生產流水線的生產原理了,我們應該來調整一下產品的結構以便來符合市場的需求。否則,建再多的學校,有再多的高學歷者畢業,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社會缺乏真正人才的悲劇性命運。正像餘秋雨先生在他的《霜冷長河》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現在至少應該讓很多教師和家長明白,文化知識不等於文化素質,文化技能更不等於文化人格。離開了關愛人類的人格基座,文化人便是無可無不可的一群,哪怕他們渾身書卷氣,滿頭博士銜。”
社會人為障礙
在本書結束之前,我還有一段重要的筆墨想來告誡一下我們當下的這個社會,在本來就已經不多的優秀人才中,由於我們社會所設定的種種障礙或幾乎是讓人無法容忍的鄙視,從而使原本應該盛開的玫瑰而過早的凋謝了,或者根本連開花的可能性都被提前滅殺了。如果這種態勢繼續下去的話,那麼中國將會有更多的人才背井離鄉而無奈地漂流他鄉。
我曾經有一個好朋友,他是一個非常賦有藝術氣質而且很具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