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2/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騎兵和步兵,及各種各樣的兵器井井有條。這時,只見謁者一道一道地傳呼“趨”,於是眾臣就小步快走進入指定位置。
位置當然不是亂站的,凡是功臣,列侯,及各級將軍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面向東;凡文職官員從丞相起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緊跟著,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傳呼皇上駕到。於是,就只見劉三乘坐“龍輦”從宮房裡出來,這時百官全部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後此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向劉三伏首施禮道賀!
整個過程,沒有人不覺得畏懼,沒有人不屏氣凝神,更沒有人敢擅自喧譁!這還不算完,精彩的還在後面。禮畢,接著就是擺設酒宴大禮,諸侯及百官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詞敬酒。斟酒九巡,謁者方才宣佈“罷酒”,也就是結束了。
滿朝上下,這時才長長地嘆出一口氣,終於完畢了!可是這還不能走人,這時只見監察禮儀的御史大人走到眾人當中,一個一個地揪出不合禮規的官員,並且把他們帶離現場。他們這是去哪裡?除了打屁股和加強訓練外,還能有什麼好事?
這時,劉三高高地坐在寶座上,得意洋洋地對叔孫通說了一句:媽的,老子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真是爽啊!
劉邦說完,當場封叔孫通為祭祀部長(太常),賞賜黃金五百斤。然而,叔孫通謝過劉邦,又趁機說道:“我那一百多個弟子跟隨我好多年了,如果沒有他們都不能製成今天這般雄偉莊嚴的朝儀,請皇上授他們一官半職吧?!”
劉邦哈哈大笑,好你個叔孫通,發跡也沒忘本。好,我就封他們通通封為郎官!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日之間,叔孫通一百多個牢騷多年的弟子,果然全部升官。更讓人佩服的是,叔孫通並沒有私吞五百金,而是全部分給諸生。這下子,可把那三十多個從魯國招來的儒生們樂壞了,他們無不佩服長嘆:叔孫通果然當世識時務之聖人也!
如果說漢朝是一輛火車,那麼劉邦就是火車頭,禮儀就是軌道,而叔孫通就是鋪設軌道的高階工程師。自此之後,漢朝終於有了一套遵守的禮儀。其實,叔孫通制定的這套朝儀,大體上還是沿襲了秦朝故禮,上至皇帝號,下至官員名稱,宮殿名稱等等,都沒有做多大改動,所以後世又稱漢朝為,漢承秦制。
如此看,秦時明月漢時關,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地理空間的鉤連,更是對映出一種不可割斷的文化臍帶!然而,叔孫通為了防止別人搶飯碗,於是把這套禮儀的規章制度,被裝訂成冊,藏到深宮之中,從此之後,除了儒者之外,平民百姓想自學成才,那可是招都沒有的。
三、劉邦PK冒頓
十月,劉邦行過朝儀,決定親自北伐韓王信和匈奴。劉邦知道,韓王信之所以背叛,估計跟逼他搬家一事有關。韓王信之前還上書說什麼晉陽離匈奴太遠,不好設防,搞來搞去,遷都馬邑不過是跟匈奴更好勾結一片。
如果劉邦如此以為,那就委屈韓王信了。以韓王信之弱,根本無法抗擊冒頓的崑崙壓頂。三十二萬坦克團似的騎兵,不要說交戰,就是聽到萬馬轟鳴的聲音,足可攝心鉤魄。所以當時的情景是,韓王信只能一邊向匈奴求和解,一邊向漢朝求兵。漢朝亦派出救兵,可是當他們聽說韓王信不經過劉邦點頭同意,自作主張接觸匈奴,立即懷疑韓王信身懷二心,於是派使者前往大罵韓王信不懂規矩。
韓王信真是吃苦還不討好,脹了一肚子氣。我求匈奴不過是緩兵之計,你劉邦遷我來西北吃苦受累還不說了,竟然還又說我不懂規矩,你這不是逼我造反嗎?好,既然懷疑我,我就偏偏來真的給你看。於是,韓王信果然就投降匈奴去了。
然而對劉邦來說,韓王信投降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這幾個異姓王,除了盧綰外,其他根本就沒幾個靠譜的,剷除他們是遲早的事,既然韓王信落了一個捱打撤王的藉口,就休怪他手下無情了。
一場清洗門戶之戰,即將開打。
韓王信早就在銅鞮(今山西省沁縣南)陳兵列陣,等待劉邦的到來。對韓王信來說,銅鞮是進入晉陽的最後一道關卡,能不能守住銅鞮,直接關係到脖子上那顆人頭的去向。人說,知恥而後勇。曾經,我樂居韓氏祖傳之地,戰戰兢兢,苦心經營;曾經,我位居天下之要衝之地,克己奉公,勤於職守;可是你皇帝卻逼人如逼狗,一步一步把我推向死坑。劉三,你就來吧。我早忍你很久了,蒼天為證,大地為憑,我不僅是為了存命,更是為洗祖宗之辱,今日一戰,就讓我們一次做個了斷吧。
這個韓王信,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