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2年語文學下來,無論是小本的統編教材還是大本的實驗教材,我都領略過其風采了,可以說已經大體瞭解中國語文教育的主線,真是感慨萬千啊。對於十分熱愛語文的我來說,每天置身於模式化教學的語文課堂中,真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摧殘。如果說語文教學改革,我將舉雙手贊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聽到我發自內心的呼聲!
我覺得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怎麼能是一本幾百頁的書就能概括得了的呢。而拋開簡陋的課本,將最大範圍內的文學佳作引進課堂,這樣一來廣泛的閱讀面效果就會好多了吧。而且在閱讀的當中也培養了我們對語文的興趣。因為我見過太多不喜歡語文的同學,只是死摳教材上那幾篇文章,脫離了教材就什麼也不懂了,真正的悲哀。當然我所說的並不是就只讀不學知識了,這樣的語文教學並不意味著脫離教學大綱,教學主線並不變,只是摒棄了一本教材的侷限。況且高考也並不只考書本內的知識啊,既然是考能力,多接觸一些效果是否會好一些呢。確實,我的這種主張對於高中生來說是有一些難度,可能比較適合大學生吧,但我衷心地希望將來的語文教育改革能向這方面發展。
總而言之,我覺得語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而不是普通的工具。學語文怎能機械地分割開來學呢?表面看起來很細,一點一點的分析,其實已經把它肢解了,血肉分離了。看一篇文章需要激情,往往一口氣看下來,能有觸動心靈深處的感覺。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就變味了,縱使再精彩的文章也沒有意思了。如果說文學是一隻美麗的天鵝,那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只是一片羽毛。我們光靠一本書是無法感受其豐富的內涵的,只有在大量的閱讀中,才能理解這種濃厚的文學底蘊,真正體會文學的魅力,這才是學語文啊!
女兒深愛文學,她在討論中還專門發表了一篇名為《文學是我們飛翔的翅膀》的評論:
我們為什麼會接近文學呢?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會刻意去“接近”吧。如果真這麼做,那要不就是附庸風雅之徒,要不就是莫名其妙之輩。我覺得但凡熱愛文學的人都應是被其巨大的魅力所吸引,而擁抱文學這片浩瀚的海洋的。
但我們為什麼會被吸引呢?無論是當代的詩歌、散文、小說,還是古代的文學作品,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呢?
我深深記得自己小時候第一次讀完一本書的感覺。那是怎樣一種震撼啊,是從未有過的共鳴、充實與興奮。我的世界從此不再是眼前的這一片小天地,它拓展到無比遼闊的天際。是色彩斑斕的,是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的。我似乎朦朦朧朧地懂得了自己渴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以後應該走什麼樣的路。長大一些,我才明白這就是夢想。是文學賦予了我幾乎是全部的對人生對世界的感受。它還在不斷的給我展現著一個又一個我未知的世界,吸引著我的理智與情感,也許它可以說是我的精神寄託吧,不,應該說它是我夢想的源泉,或許又是因為人生有著太多不如意與遺憾,在文學裡卻給予我滿足吧。文學是人們那脆弱的心靈的一個強有力的懷抱,是召喚暴風雨中一葉小舟的靜靜港灣。我們可以從這裡汲取力量,重新振作,揚帆起航,為人生的希望去奮鬥。我們不能想像沒有文學的日子,那樣我們將成為精神荒漠的流浪兒,靈魂無處安放。
第29節:挑戰自己
我想這就是我們接近文學的原因吧。文學是夢想,文學是生命,文學是我們飛翔的翅膀!
女兒的一系列評論受到了北京大學著名文學教授曹文軒先生的好評,儘管如此,女兒仍感到落伍於同齡人,總想突破自己。
挑戰自己
女兒上小學時,一向以爸爸為驕傲。爸爸是作家,寫的書《英雄少年賴寧》,全國少年兒童都在學習,沒人不知道。女兒小學快畢業時,爸爸又寫了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又是全國性大討論,成為教育熱點。然而,這一次女兒有些困惑和沉默,因為爸爸說中國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吃苦,她不太同意,可又說不太清楚。
起初,我對女兒的反應並不在意,認為那不過是一種幼稚的委屈感而已。直到2000年夏天赴日之前,女兒決定做中日中小學生勤苦狀況對比研究,我這才認真思考她的觀點。
我意識到,這是一次女兒對父親的挑戰,並且是採用社會調查式的重型武器,有可能動搖八年來已經因《較量》討論而形成的共識。顯然,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了。
儘管,我早已意識到,《較量》大討論留下許多未解之題,即使較為核心的中日學生素質對比問題,也缺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