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4/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5萬人馬,原來是佔據津浦路兩側的豫皖蘇地區和皖東北地區,由於前面講過的反頑失敗,被壓縮在皖東北地區;西南方向是張雲逸和羅炳輝的2師,在淮南,部隊1.5萬,與彭雪楓的4師,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形成對西防禦。北面過隴海鐵路,就到了山東解放區了,不屬於華中局的地盤。東面,臨大海。李先念的5師1.4萬,遠在鄂豫皖地區,名義上是新四軍,實際受延安的節制。其他6師、7師是小師,各為6000和3000人馬,處在敵縱深內的蘇南和皖南地區,條件異常艱苦,由譚震林和張鼎丞分別執掌。
這樣大的一支力量擺在人家眼皮底下,行嗎?
其實,早在一年半前,1941年的第一次鹽阜區反“掃蕩”結束後,劉少奇和陳毅就向中央報告:“利用水網以建立相當鞏固的根據地已不可能,因此,在蘇北建立華中總的戰略根據地之任務,現在無法達到。”“我華中今後發展方向應轉向西,以皖東為基礎,沿長江兩岸逐漸向西發展……軍部與華中局秘密移至皖東為好。”那次反掃蕩,因為司令部自己先行轉移,搞得劉、陳大為光火。但中共中央於8月17日復示是:“領導機關在最困難時移至皖東是可以的、必要的。”特別強調了是“最困難時”。
現在,這個計劃終因眼下日偽軍對鹽阜區發動大“掃蕩”而落實下來了,最困難的時刻到了。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決定遷移到蘇皖邊界的盱眙縣黃花塘。年老病殘的發給路費回原籍,女同志或者孕婦就地安排打埋伏,隱蔽到可靠的群眾家中。將非作戰部隊的軍、師魯工團(注:新四軍魯迅藝術工作團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