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功。國有大型企業的轉制,要等待市場的成熟。當時面對的,對國防工業的方針是壓縮和轉化的問題,而不是拆掉和轉制的問題。因此,應該繼續堅持調整、整頓的方針,壓縮軍品規模,在保住軍事科技領先地位的同時,發展民品和軍貿,走“以軍帶民、以軍促民、以民養軍”的我國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
1.必須把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準備打贏一場戰爭上。絕對不能為追求近期經濟效益而搞短期行為,更不應單純以減輕政府負擔卸財政包袱為目的,簡單地把軍工科研院所推向市場。
2.堅持以軍為主。不管國防工業有沒有單獨的管理體系,它都是客觀存在的。國防工業的核心是軍,而不是民。走“以民帶軍”還是“以軍帶民”的道路,是一個機制問題。不能認為,軍就是包袱,就是純消耗。以軍事科技、軍事工業反作用於國民經濟的例子不勝列舉。我們自己的航天和核工業的發展就是如此,從民用出發投資搞航天、搞核能,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見不到市場效益。兩條路子,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關鍵哪個是捷徑。我個人認為,在市場發育不成熟的80年代中期,立足於自己的基礎,做一些調整,比做大手術要好。
3.改造國防工業。建立一支“精幹、高效、小攤子、高水平”的國防科技工業的國家隊。政府是投入的主體,是直接的領導者和管理者。
除此之外,對一般軍工單位,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分清主次,決定去留;要穩住軍品,放開民品。鼓勵有條件的軍工企業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4.改制不是絕對不行,但在傳統的企業改革尚未進入良性迴圈,商品市場孕育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對國防科技工業所屬單位的轉制更要持慎重態度。不妨等待一下,太快、太猛,往往徒具形式。
從1979年到1983年,父親會同國務院對三線建設進行了調整:一是縮短基本建設戰線,調整投資方向,停建、緩建一批基建工程;二是將軍工任務嚴重不足的企業轉向民品生產;三是對選址不當,難以維持,或者重複建設的,實行關、停、並、轉。1983年底,國務院成立專門機構,對三線建設進行全面調整改造,一是調整企業佈局,二是調整產品結構,三是技術改造。
調整、整頓使國防工業逐步實現了適應市場經濟的再造,許多企業透過轉型已經成為馳名中外的民用集團,如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車製造廠轉製為主要生產系列民用車輛的“東風”汽車集團,重慶兵器工業基地變成佔世界產量第一的“嘉陵”摩托車集團。不少三線基地還走出國門,面向國際市場拓展業務,如西昌導彈基地用長征系列火箭為世界多個國家發射了衛星,併成為世界知名的衛星城。透過軍民結合的產品改造,到1990年,軍工企業的民品產值已經達到155億,佔當年軍工企業產值的75%,比1985年增長了1.93倍。經過調整和改造,中西部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已初顯規模,在一些具有相對優勢領域初步構建起高技術產業群,如光電子產業、軟體產業、新型電子元器件,智慧儀器儀表、航空產業、衛星應用產業、生物醫藥等,形成了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高技術產業。改革開放後的國防工業的調整和改革,使國防工業成為催生西部開發、實現西部崛起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和父親的談話中,我問,你的這些想法是不是過於陳舊?你的觀念是不是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老套路上?
父親說:“不要以為什麼都是商品。市場經濟也不是唯一的,國防、環境、社會的公正與公平,就不是市場說了算的嘛!”
“改革是必須的,但不是隻有照外國的去做才叫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是歷史形成的,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極特殊的產業。衡量它的標準不是市場效益,而是戰場效益。不是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而是國家生存的安全利益。”
“軍品供需算不算是市場行為?起碼現在不算。市場是買賣雙方的事,市場機制是競爭,按四川人說話,是明裡標價,袖裡還錢。要說算,也是典型的買方壟斷市場;或是賣方壟斷市場。買和賣,都只是一家嘛。”
“再有,軍隊不是單純的買武器。從戰爭需要出發,不僅要考慮軍品的價格和質量,還要考慮生產企業的戰時應急能力和技術發展趨勢;而民品,買的人只考慮價格和質量就夠了,沒有哪個人會考慮企業的穩定和未來的發展。因此,軍品競爭決不能是簡單的優勝劣汰,將失敗者徹底淘汰出局。”
“因此,軍工現代企業制度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