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副總參謀長和國防科工委的副主任當代表,與國務院協商。
其實,軍隊方面也有誤解,打破自成系統的國防工業體系,是管理體制上的調整,國防工業並不因此而消亡。只不過,從此,軍事工業不再是指從事軍品生產的企業的總和,而是指所有軍品研製和生產活動的總和;軍工行業管理的物件不再是原來擁有產權的軍工企業,而是與軍用有關的技術和生產行為了。
當然,管理體制的變化必然引起軍工產業內在執行機制的變化,以後,軍隊再要什麼,那就拿錢訂貨。過去是按指令辦,現在是按合同辦。這就是向市場化的轉型的基本內涵。軍人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那要花多少錢,人家才同意賣給你呢?飛機大炮難道也能像電冰箱、洗衣機那樣在市場上貨比三家嗎?
既然是向市場化轉型,這就必然導致軍工產業的企業化改革。
過去軍工科研生產部門雖然也被稱之為軍工企業,但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它們既沒有生產經營自主權,也不承擔經營風險和享有收益分配權。企業生產要素的配置、生產活動的組織和產品的調撥等都是透過政府的指令性計劃進行的。
這次改革,就是要把軍工科研生產部門轉變為具有獨立利益的市場競爭的主體。通俗地說,就是轉變為公司。軍工部門的企業化改革後,各機部一律改為公司,國家只是出資人,企業享有經營的獨立權。傳統的行政上下級管理模式和隸屬關係將被資本聯結紐帶關係所替代;集團公司真正以效益為中心,並按照市場導向進行開發經營,逐步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
這個前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那麼新鮮。當然也有人說,這行嗎?是不是有些太邪乎了?
後來聽到國務院的幾個副總理議論,說又不是斷他們的糧,反應這麼激烈,真沒想到。事情反映到了最高層,穩一穩也好,那就先緩一步吧,鄧小平說,分兩步走吧,核工業部和航天部暫時不動,其他兩個部,兵器和航空先劃拉過去。
1984年11月,軍委座談會期間,我和檔案起草組的同志們無意中閒聊,談起這次會議上提到的關於“國防工業自成小天地的時代應該結束了”,大家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指什麼?針對誰?我也很奇怪,是啊!這話是有所指的嗎?父親是主管國防工業的不錯,與他有關嗎?“小天地”,究竟寓意著什麼呢?無論發生什麼,都是事出有因。不行,我得問個明白。
晚飯後我陪父親散步,閒聊中談起了這件事。
“什麼小天地?我怎麼不知道?”他說。
咳,檔案上都有了!你開會肯定又走神了,又在想你自己那攤子的事,也不聽聽人家說什麼。我責怪父親,並把檔案給他找出來。
他看了後說:“軍工體系是歷史形成的嘛!又不是誰非要把住。中央決定了拿出去,我們執行就是了。”
在這樣一個重大變動的面前,父親是什麼態度呢?應該說,他不是個保守的人,更不是個把事業等同於個人權力和利益的人。但應該承認,這個變化不在他原有思考的範疇之內,也突破了他對國防工業發展的宏觀設計。對這樣一個全新的概念,對執行這一舉措所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後果,他和他的機關的確需要一個思考和反覆論證的過程。
但問題的性質,似乎不完全是工作層面的。小天地!誰在搞小天地了?小天地與獨立王國何異?他對這一說法是難以接受的。其實,不就是盯上了國防科技工業這塊肥肉了嗎?當初,那樣困難,求你們,你們不管,說是要我們自己“滾”,現在滾大了,紅眼了,就藉著改革之名,一鍋端了過去。端就端吧,又不是我個人的財產,何必扣帽子呢?
我曾問過父親這方面的事情,但他的回答很精練簡捷:“上面定的。”似乎多一句都懶得說。
但他還是很恭敬地執行了這個決定。
我查到了當時的一份檔案。是國防科工委在1984年11月30日給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關於軍工體制改革的原則建議》。內容摘錄如下:
張愛萍同志最近邀科工委在京的幾位領導同志,研究瞭如何貫徹執行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和鄧主席、楊副主席在軍委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國務院根據當時情況,決定軍工自己“滾”……為了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四化建設的大局,軍工這支力量,今後應同國民經濟各部門一樣,納入整個國家的規劃,統一安排。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