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提出這個任務,沒有及時地根據這個任務在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傳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和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是不妥當的,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還不進行工作,那我們將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1949956)》337頁)
不難聽出,他在責怪誰了。
中共中央緊接著發文:“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戰爭,即對臺灣蔣介石匪幫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任務,即解放臺灣的任務。”
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重申“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8月11日,周恩來在政府委員會做外交報告,強調臺灣是中國內政,不容外人干涉。政府委員會透過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決議。
8月22日,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發表聯合宣言,擁護解放臺灣。
美蔣條約,使中國大地,群情激憤。
美國的反應同樣是強硬的。
8月3日,國務卿杜勒斯聲言要用美軍“保護臺灣和澎湖列島”;“如果他們(中國共產黨)試圖征服自由中國的領土,那就意味著同美國開戰”。
8月1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向記者表示:“對臺灣的任何侵犯將遭到美國第七艦隊的反對。”
8月19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圖普率6艘美艦侵入大陳海域,連續每日出動飛機160餘架次在空域活動。
還在對朝鮮戰爭做反思的美國,又一次因為小兄弟要走上拳臺了。
中國共產黨沒有選擇。既然挑戰,就只能是撿起手套,拔劍出鞘。它要向世人表明,共產黨人不是清王朝,不是北洋軍閥政府,不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一個軟弱的任人宰割的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就是開國一代人的性格特徵和思維方式。對他們來說,無論在任何時候,尊嚴都是第一位的,在跪著生和站著死之間,中國共產黨只能選擇後者。
華東軍區再次向軍委動議。父親說:“我們認為,打這一仗的條件成熟了。”
《大陳列島登陸作戰方案》又一次擺在了毛澤東的桌子上。
仔細研究美蔣《共同防禦條約》就不難發現,在它洋洋灑灑的篇幅中,有一個致命的死穴:美方的立場是,可以協防颱灣和澎湖,但協防區不能包括大陸沿海諸島。從軍事的角度看,蔣介石的防禦是攻勢防禦,他的防禦前沿一直伸到對方的鼻子底下,目的顯而易見,為了襲擾和攻擊對方;而美國人的意圖是收縮回臺灣本土,目的同樣顯而易見,既利用臺灣封鎖中國大陸,但絕不能被蔣介石拖進一場新的中國內戰中去。僅僅為了遠在大洋彼岸別國的幾個小島,而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一屆總統還不得下臺?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為了說服國會,稱這個島子“不過是太平洋西岸幾塊比較大點的石頭”。由此,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利用這個條約的分歧縫隙,抓住美蔣談判陷入僵局的時機,突然而迅速地奪佔沿海島嶼,美國應該不會出兵,也來不及出兵,也不應該會由此引發中美之間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敢不敢幹?這就要考驗一個領導人的膽識了!
我曾詳細地問過父親再次上報作戰方案時的想法,他說,你看看我填的詞就行了。這是1955年1月18日戰鬥結束後的當天他寫的一首詞:《沁園春·一江山登陸戰即景》。上半闋結尾是:“雄師易統,戎機難覓,……望大陳列島,火海汪洋。”反射出他渴望戰機而不得時的焦慮心情,以及終於如願以償的感慨。下半闋筆鋒一轉,從激烈的戰場轉到了國際政治舞臺上,道出了戰前自己的思考和籌劃,他寫道:“料得帥駭軍慌,憑一紙空文豈能防……”這一紙空文,就是指的美蔣《共同防禦條約》。
藉助政治上對這一條約的反對力量,瞅準這一條約雙方的分歧點,一拳頭砸下去,這就是大陳列島登陸作戰的玄機和奧妙。
即使美國再強大,即使第七艦隊攔阻遊弋在海峽上,也擋不住中國共產黨統一大業的決心,何況,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呢!
機會永遠屬於做好準備的一方。
這裡要強調的是,當時為什麼只打大陳,而放棄近在咫尺的金門呢?既然美國不會出兵,為什麼不趁此良機一舉奪佔金門,掃平沿海的敵佔島嶼,而求得一勞永逸呢?
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方案,這的確是個充滿了政治智慧的作戰方案。它的戰略著眼點是:在蔣臺灣海峽防禦體系中,選擇處於敵防禦翼側,兵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