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3/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混沌,它會嘴銜著蠟燭帶來光明。李白詩裡常會有這種古怪的東西,‘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一個曾聽他談過詩的朋友,送他個雅號:“仙風道骨”。說:“老將軍,真奇人也!不知不覺地就跟著他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他真的是超然物我了嗎?
2 末日到了
據父親身邊工作過的徐長友和鄧德江同志回憶:有一次首長問我們,“說我是茅坑的石頭,又臭又硬,你們知道嗎?”我們說知道。“知道為什麼不告訴我?”那是罵人的話啊!首長哈哈大笑:“是表揚!又臭又硬的石頭,原則性最強。”我們說,太硬了容易吃虧的。他說:“我不光是石頭,還是攪屎棍,四川人說,聞(免費小說)不得,舞(武)不得。就是不讓聞、不讓舞,誰也別想擺弄我!”徐、鄧二人感慨地說:“他沒有官場上的那套世故和圓滑,他真像塊石頭,比石頭還硬!”(注:摘自徐長友、鄧德江《人格光輝照千秋》)
他過於剛硬的個性,年輕時自不必說,但都到了耄耋好禮之年,有些事,是不是可以超脫一些呢。我和他討論佛法。他說:“你是說的‘獨善其身’嗎?但還有‘兼濟天下’呢?只談‘出世修身’,不談‘入世救國’,行嗎?根除塵緣雜念才能修得正果,當然不錯,但釋迦牟尼不是還有個‘普度眾生’嗎?天下有事,不聞不問,是哪家的教義?”
毛澤東當年在紅軍大學教給他的“今天深山修道;明天下界普度眾生。”已經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至死不變。
他去了趟南街村。
他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河南的漯河地區出現了一個共產主義新村,這個叫南街村的小村子,開始他們也搞包產到戶,但不久就出現貧富分化。1984年,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斌說,這怎麼行?哪叫社會主義啊!於是支部做出決定,重新走集體化道路。經過幾年奮鬥,到90年代初,南街村經濟搞起來了,產值突破億元大關。村辦企業固定資產增長到4.6億元,上交稅金1700多萬元。村民的生活也由貧窮直奔小康。尤其令人刮目的是,村裡學雷鋒、講奉獻蔚然成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報紙讚譽它是當今社會中,沒有腐敗墮落的一方淨土……
黨內沒有腐敗!社會沒有墮落!人民共同富裕!產值破億!學雷鋒、講奉獻!……公費醫療,普及教育,還有綠化!而且這一切還是個村黨支部書記乾的!奇蹟!
父親拿著報紙,使勁地晃著,對我說:“你看看,你看看,你們幾個都認真看看!”
他給在鄭州的解放軍電子技術學院政治委員李殿仁打電話,說你趕快到實地考察一下,把真實情況告訴我。他不是很相信現在的報紙。
幾天後,李殿仁回話,哎呀,那地方確實好啊!比報紙上介紹的還要感人呢。還帶來一部南街村的紀實錄影片。
這就更直觀了。南街村哪裡像農村啊,儼然是一座城市了。嶄新的樓房,寬闊的馬路,到處可見的綠樹鮮花。南街村的分配方式明顯地帶有“共產主義”色彩:村民既有工資,又發糧油鹽蔬菜等食品用品。住房是統一建造的。家電、煤氣灶、沙發、席夢思、落地窗簾等都是村裡統一配置的。據說這裡人每月可領取250元工資,但許多人家花不了,有幾戶人家領了工資就上交,說光發的東西就用不完了,還留錢做什麼……整個一個君子國嘛。
父親給中央電視臺和人民日報社分別寫了一封信:
“懇請播放紀實電視片(南街村)。
“……心境愉悅,深受教育,並感慨萬分!不禁想到懇請中央電視臺把此片在全國普遍播放幾次,讓全國黨政軍民都瞭解南街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特色,以受到啟迪和教益。
……更望南街村的群眾世世代代永遠堅持、發揚這種革命精神,直到走上共產主義!”
1994年7月11日,《人民日報》以顯著位置發表了父親的這封信。
7月24日,父親收到了中央電視臺臺長楊偉光的來信。說關於南街村的片子在地方臺已經分兩次播出,同時表示根據父親的建議決定在7月30日晚上重新播放。
7月30日晚上,父親果真早早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候農村節目的播放。可一直等啊等啊,也沒見播出。我們安慰他,可能時間搞錯了。11點過了,他還要等。我說,問問電視臺吧。中央電視臺總編室回答,因技術上的問題,沒有播放,表示以後再安排。
又一個月,還是沒有播放。再問,說是安排了,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