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必將在此鄭重地記下一筆。二是政治改革,自他稱帝以來,他便憑藉自己的強力意志,不惜綁架著自己的帝國,向著儒家的理想國狂飆突進。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於是終於失敗。在人生的暮年,眼看著好端端的帝國硬是被他折騰成了一個亂攤子,而他卻無力收拾殘局,他內心有著說不出的厭倦,他煩透了自己。
劉歆和他維持了近五十年的友誼,王涉則是他信賴有加的堂弟,最親密的戰友和自家兄弟的聯合背叛,終於將本已虛弱不堪的他徹底擊潰。他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蒼老起來。
在此之前,王莽的身子骨一向硬朗,精神十足。加上他相貌的過分醜陋,輕易就掩蓋了他的年齡,顯得極為經老。然而在劉歆和王涉死後,他整個人瞬間就垮塌了,行動遲緩,神態呆滯,說話也開始前言不搭後語,而且經常走神,他再也無法像年輕時那樣作連續的思考,他徹底地老了。
就連他曾經無比熱衷的食色,此時也絲毫不能引起他的興趣。他已經失去了食慾,只是不斷飲酒,偶爾再嚼上幾口鰒魚乾。同樣的,他也失去了性慾,在他眼中,後宮佳麗不過是一堆皮囊贅肉而已。至於他鐘愛膜拜的儒家經典,也早已被他扔在一邊,他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閱讀各種兵書,書讀累了,就靠在几案上小睡片刻。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上過床,他的頭再也沒有捱過枕頭。
見王莽企圖從兵書中找到救國之道,大司空崔發進諫道:“何不召回王邑?”王莽彷彿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聞言大喜。儘管王邑像一個敗家子,在昆陽毀了他幾乎所有的軍隊,然而在此走投無路之際,或許也只有王邑才能帶給新朝一線生機。大司空崔發又道:“王邑昆陽大敗,無顏再見陛下,流連洛陽。今陛下召其前來,以王邑之狂傲決絕,只恐其一見詔書,便將自殺以謝陛下。陛下當善言慰之,厲言曉之。”王莽於是詔下王邑,道:“君死無益,為我惜命。我年老無子,欲傳汝以天下。敕亡得謝,見勿複道。”
王邑接詔,百感交集。他對不起王莽,他敗光了王莽的軍隊,而且也沒保住王莽的獨子,倘若王莽要他去死,他眉頭也不會皺一下,反而會感到解脫。然而,以王莽睚眥必報的性格,居然會原諒他,而且還要召他回長安,由此也可見出王莽處境之艱難,以及對他期望之殷切。王莽詔書所云“敕亡得謝,見勿複道”,即嚴令他不許推辭不來,過去的事就過去了,見面後也不用再提,以免他再有顧慮。至於王莽說要將皇位傳給他,這話自然只是隨口說說,把他當小孩哄而已。
對王邑來說,死很容易,忍受著恥辱活下去反而更難。他決定活下去,為他的皇帝和兄長王莽竭盡全力。王邑回到長安,拜見王莽,伏地長哭。王莽扶起王邑,道:前事不提。今國家危亡,計將安出?
王邑道:敢請陛下寬心,天下事尚大有可為。今洛陽、武關俱在,中軍猶有數萬精兵,可保長安無虞。帝國之大患,只在漢軍。其餘流寇,並無遠志,可以利誘。臣請招降赤眉,許以高官厚祿,金銀珠寶無數,命其領兵而東,討伐漢軍。縱兩寇以相鬥,陛下居中,坐收漁利,收拾舊河山,其日必不遠矣。
王莽聞言大喜,拜王邑為大司馬,命其依計而行。
【No。3 哭城】
且說漢軍在度過了因劉縯之死而引發的一場內部危機之後,開始發動志在滅亡王莽的總攻。七月初,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定國上公王匡率領,北上攻打洛陽;另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領,向西進攻武關。
漢軍大出,三輔震動。析縣豪傑鄧曄、於匡起兵響應,鄧曄自稱輔漢左將軍,於匡自稱輔漢右將軍,眾數千人,先後攻下析縣、丹水,進逼武關。
武關都尉朱萌,乃王邑舊部,當初在王邑面前斷指明志,誓與武關共存亡。人通常只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發誓,朱萌也不例外。一見鄧曄等人兵臨關下,朱萌想也未想,麻利地開關而降。鄧曄拿下武關,士氣大振,揮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湖縣之後,距離長安已不足兩百里。
王莽知道,就像人終究要死一樣,漢軍遲早會來,但他絕對想不到,漢軍居然會來得如此之快。他近日惡補兵書,軍事略通,他知道,失了武關,就意味著長安南邊門戶洞開,漢軍可以自此源源進入關中。丟了湖縣,則意味著長安向東的道路已被攔腰截斷,再也無法和洛陽取得聯絡。
長安已是孤城一座,而派往招降赤眉的使者,卻有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眼看外援斷絕,難道只能坐以待斃?
然而,超現實的一幕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