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上盡是難民,封城中更擠滿了匆匆忙忙從聊城逃來的百姓。幸而天氣晴好,露宿野外已不怎麼冷,加上封城好心的大戶人家開倉煮粥賑濟,而大批無主的聊城百姓中出來了好些位頗具能力的人,有他們整合,整個封城雖人滿為患,倒也還顯得較為太平。
至於潰敗的聊城駐軍也在劉若風的整頓下恢復了軍紀。井然駐紮在封城外。劉若風的官階本不足以指揮這支倖存的軍隊,但虎威將軍失蹤,多位高階將領或死或傷,眼下,還就是隻有劉若風麾下士兵儲存得最為完好,也只有他有能力組織起這支血汙淋漓的敗軍了。
這樣的結果,倒是來得比嚴陌瑛預期的早。本來這種狀況,嚴陌瑛是排在最後一位來考量的。
局面陷入了膠著狀態,驅使西梁士兵不顧性命地進攻的,是昭國的糧食。畢竟國內的饑饉最為迫在眉睫,所以西梁皇帝也沒有乘勝繼續進攻。站在父親無比渴望擁有的聊城那堅固雄壯的城牆上,沉默的皇帝縱容士兵們狂歡著把聊城內外的糧食牛羊布帛財寶成批成批地裝車運回西梁。
驛馬在西北官道上賓士,邊關的訊息一條緊接著一條送往京城。其中重複最多的是西梁軍隊的勇猛,在隔了十多年後,西梁人的驍勇善戰再次烙印在昭國的大地上。而這在弘光帝心中,正是最不可容忍的。
沈燏戰場上的輝煌,正是弘光帝最為厭惡的地方。而在他殺死沈燏後,當然更無法忍受他的軍隊抵不住慘遭天災肆虐的西梁。
一連三天,弘光帝把兵部官員押在御書房裡對著西北地圖一遍遍斟酌,商議出兵方案。如何整頓大軍,如何重備糧草,還有,由何人掛帥……弘光帝的表現堪稱勤政君王的典範,然而,結果似乎無法讓人寬心。
經過這幾年的整頓,在威遠將軍馮家和寧遠侯任家覆亡後,或者是資歷不夠,或者是能力還有待磨練,昭國朝中已沒有可堪當此大任的將領來掛這帥印了。睿王與寧王倒是可以,但弘光帝又如何放心送虎歸山?
“傳旨,命武威將軍杜長義領兵馬大元帥令,即刻回京,準備出征西梁。”
常年駐守北疆的杜長義倒確實是名頗有眼色的良將,多年來培養出不少精幹將領,將他調走,一則東北駐軍還有人可指揮,二則以弘光帝個人的心思來講,換個地方,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