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是就會越來越模糊?等到全民入旗的那一天,他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整個天下的共主了?
胤礽的心劇烈地跳動著。
淑嘉很高興,她對於這個國家的強盛的渴望之強烈,恐怕要勝於這裡的每一個人——只有她知道百年屈辱這四個字。並且,胤礽的政策讓她看到了希望,一個“和平演變”的希望。改革不是田園詩,不是月光曲,卻也不必一定伏屍百萬,流血漂杵。
弘旦也很高興,拿下南洋,他初步解除了人口過剩的後患,透過計劃移民,他也賺足了政治資本。
親貴們很高興,又有一處發財的地方了。
百姓們不太高興,背井離鄉的人沒幾個高興的。不過好歹有一口飯吃,據說有些人的親戚在南洋混得很不錯,一個人能得好幾頃田,還風風光光回來祭了一回祖——不用說,這個主意是皇后出的。
他們高不高興,不是所有人都在意的,只要把他們的不滿維持在一個限度之內,朝廷還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不高興的人也有,年羹堯心道,我本是風風光光養尊處優的,卻被打發到這冰天雪地的地界兒來當差!
俄國人也很不高興,年大將軍如今是名符其實的將軍了,他還揣著皇帝的密令:你不是會挑事兒麼?把東北的界約重新想辦法定一定,你還是便宜行事。俄國人實在是離我家祖墳太近了一點,我覺得不太安全,你請他們搬遠一點。
比起荷蘭在爪哇的人口,俄國人在遠東的人更少!這回談判不用傳教士了,這些韃靼人似乎懂得了什麼是談判,死活不肯讓步。談又談不攏、打又不敢打——人少。俄國人不高興到了極點。
英國人也很不高興,巨大的市場……他們沒撈著!他們大概沒明白什麼叫做“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這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現在即便要解體,也不是因為他們的衝擊——中國的手工業現在還是不落後的,想轉化為原始的工業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事情的起點還是在南洋,移民南洋,需要船,移民安家需要種子、農具、建築工具也是必須的。這就極大促進了內地手工業的發展,承包商人大量地出現。南洋有諸多資源,開採需要人力,這也意味著,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開礦,他們的生活就需要透過商品交換來實現。開發新領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著,承包商人就一直在發展,工場手工業也在不斷地整合、互相吞併著。
最讓英國人鬱悶的是,他們大概是低估了這些留著豬尾巴的傢伙的能力。由於清廷是派商人出身的官員談判的,這本身是對這些洋夷的不滿、蔑視、怠慢的表示,卻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南洋商人出身的清廷官員本著不吃虧的原則,爭取到了同等的互惠條件,即允許中國人到英國傾銷商品。
這本來沒什麼的,也沒幾個中國人樂意離家那麼遠去做買賣。但是,商人精明就在於此,他們……僱傭了歐洲代理商進行銷售。
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很有市場,極大地刺激了他們本土的生產,想打進去更難了!英國人只能從殖民地上找補回來,鬱悶之情可想而知。
更可恨的是,韃靼人的政府似乎突然變精明瞭。從關稅上得到好處的清廷,對於商業忽然重視了起來,因為他們發現,內外貿易上的稅收已經超過了農業稅。他們有了足夠的錢去擴充套件軍備,四下找茬兒,準備再幹一筆大的。有了商業稅作為支撐,他們可以從容地透過減少農業稅等一系列手段鞏固統治、團結人心,讓英國人扶植政治代理人的計劃破產。
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作者有話要說:抹汗,走到這一步真是不容易啊!
我一點也不想寫到二皇帝死,怎麼辦?
297、大家看下有話說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淑嘉會覺得這個國家是生機勃勃的。持續不斷的生命力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特性之一,然而這種持續也是有□有低谷,現在無疑是在向一個好的方向在發展。
淑嘉已經無數次被時人的創造力所震撼,天才的創造性一直存在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骨血裡,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他們不需要導師,只需要一個不那麼苛刻的環境,自然就會有挑戰你想象力的發明創造出來,他們自我解放思想的廣度和深度足以令穿越者汗顏。
這一切的發生,只是需要一個束縛得不那麼緊的環境而已。
自從接觸了朝政,淑嘉就越發小心謹慎,知道決定不是可以隨便做出來的。哪怕在涉及到廣泛開設蒙學的問題上,她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