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茯苓、黨參健脾補虛,使土能制水;厚朴、蒼朮、陳皮燥溼健脾,溼化水行。
脾陽虛弱,四肢不溫,腹脹便溏者,加黃芪、山藥、苡仁、制附子、乾薑等溫補脾氣,消脹利水;脘悶納呆,加砂仁、藿香行氣和胃;小便短少,下肢腫甚,加豬苓、澤瀉、車前子以利水氣;脅下痞塊加大黃廑蟲丸化瘀軟堅。
【臨證備要】
1。肝為剛髒,性喜升發,臨床以實證、熱證較多見。至於肝的寒證,多為寒凝厥陰之脈而致少腹冷痛及寒疝,可用暖肝煎、橘核丸加減。它如肝氣虛、肝陽虛證,因陽氣不足,升發無力,又須用溫養法,雖屬變治,但不可不知。其中肝陽虛常兼腎陽虛,肝氣虛則與肺脾氣虛關係密切。
2。肝氣、肝火、肝風三者在病機變化上有密切聯絡。如病初為肝氣鬱結,繼則鬱而化火,發展為肝火上炎;火盛又可生風,發展為肝風內動。在轉化過程中每多相互兼夾,臨床應掌握主次,隨證施治。
3。肝陽化風和陰虛陽亢的臨床表現雖然大致相同,但前者偏於實,治宜平肝息風為主,後者則屬本虛標實,以育陰潛陽為宜。蓋肝陰虛者,腎水亦虧,肝陽旺者,相火不潛,故常用肝腎並治之法。
4。肝系病證,在病機發展方面有上升、下注、橫竄、侵脾、侮肺等不同。如肝陽偏亢,可上竄清空而為頭痛、眩暈,甚則猝中昏倒;肝風、肝氣可橫竄經絡,肢體出現麻木、震顫、抽搐;肝經溼熱下注,可發生陰囊溼疹,奇癢難忍,或帶下淋濁;肝木克犯脾胃,而為嘔呃、腹痛、洩瀉;肝火侮肺,發為嗆咳、咯血。故診治肝系病證,應注意整體情況,隨證處理。
5。肝體陰而用陽,氣鬱每易化火傷陰,陽亢易於動風,故治肝應掌握“理氣還防傷陰”之旨,辛燥香竄之品,不宜多用久用,必要時可配合輕清疏透之品,如厚朴花、玫瑰花、月季花、佛手、香櫞皮等。
腎
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是其他臟腑陰陽的根本,為生命活動之根。人之生長、發育、生殖、衰老,均關係到。腎,因此腎病多屬於虛。
【藏象與病能】
一、藏精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所藏的精氣,是臟腑陰陽之本,它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腎的精氣有腎陰、腎陽之分。腎陰又稱真陰、元陰;腎陽又稱真陽、元陽,亦稱“命門之火”。兩者相互為用,是維持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若腎的精氣衰減,常表現為陰虛或陽虛之證。
二、主水
人體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焦、膀胱等臟腑密切相關,但腎為水髒,主津液,是調節水液代謝的主要臟器,其調節功能賴腎陰腎陽的相互作用。如陰陽偏勝,關門不利,開合失常,則發生小便異常,尿少,水腫,或多尿,遺尿等症。
三、主骨,生髓,充腦
腎的精氣充養骨骼,生髓,上通於腦,故稱腦為髓海。腎的精氣充盈,則骨骼輕勁有力,思維敏捷。若腎精不足,則骨髓空虛,在小兒則囟門遲閉,骨軟行遲;在老人則骨質脆弱,易於骨折。若髓海失養,可發生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等症狀。
四、主納氣
《類證治裁·喘證》雲:“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故呼吸雖然屬肺所司,但腎有助肺納氣的功能,肺吸人的清氣,必須下納於腎,使呼吸均勻,以保證體內外清濁氣體的正常交換。若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即見動則氣喘,呼多吸少。
五、開竅於耳
耳的聽覺靈敏與否,與腎的精氣盈虧密切相關。腎精充盈,髓海得養,聽覺靈敏,故《靈樞·脈度》雲:“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聽五音矣。”反之,若腎的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聽力減退,或見耳鳴、耳聾。
【辨證論治】
一、辨證原則
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元陽,故腎病有虛證和本虛標實證之分。虛證辨證應辨
別陰虛還是陽虛,陽虛包括腎氣虛弱、腎陽不振、腎不納氣,陰虛為腎陰(精)虧虛。本虛標實證則有腎虛水泛、陰虛火旺等。
二、辨主症
1。辨腰膝痠痛
腰為腎之府,督脈循脊,隸屬於腎,故腰脊痠痛、腿膝痠軟等症與腎有關。若腎之精氣虛弱,則腰痛綿綿,活動欠利,脛酸腿軟,足跟疼痛,甚則骨痿足弱不能行走。寒溼侵腎,腰痛酸重。
2。辨耳鳴、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