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玉竹、沙參養陰;心悸少寐者,加龍眼肉、酸棗仁養心安神。
(三)痰厥
症狀:素有咳喘宿痰,多溼多痰,惱怒或劇烈咳嗽後突然昏厥,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
證機概要:肝鬱肺痺,痰隨氣升,上閉清竅。
治法:行氣豁痰。
代表方:導痰湯加減。本方燥溼化痰,行氣開鬱,適用於風痰上逆,時發暈厥,頭暈,胸悶,痰多等症。喉中痰涎壅盛者,可先予猴棗散化服。
常用藥:陳皮、枳實理氣降逆;半夏、膽南星、茯苓燥溼祛痰;蘇子、白芥子化痰降氣。
若痰溼化熱,便幹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加黃芩、梔子、竹茹、瓜蔞仁清熱降火。
(四)食厥
症狀:暴飲暴食,突然昏厥,脘腹脹滿,嘔呃酸腐,頭暈,苔厚膩,脈滑。
證機概要:食填中脘,胃氣不降,氣逆於上,清竅閉塞。
治法:和中消導。
代表方:昏厥若在食後未久,應用鹽湯探吐以去實邪,再用神術散合保和丸加減治之。常用藥:山楂、神曲、萊菔子消食;藿香、蒼朮、厚朴、砂仁理氣化濁;半夏、陳皮、茯苓和胃化溼。
若腹脹而大便不通者,可用小承氣湯導滯通腑。
【預後轉歸】
發病之後,若呼吸比較平穩,脈象有根,表示正氣尚強,預後良好。反之,若氣息微弱,久久一息,甚則鼻中無氣,說明肺氣已絕;若見怪脈,或人迎、寸口、趺陽之脈全無,說明心氣已絕;若手冷過肘,足冷過膝,說明陰陽之氣隔絕。以上均屬危候,預後不良。厥證病情加重或失治誤治可演變為脫證。而血證、鬱證、虛勞患者,因氣隨血脫或氣機逆亂,亦可發生厥證。
【預防調護】
氣厥、血厥實證患者,應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其心情舒暢。對於情緒容易激動,思想狹隘者,平時注意加強思想修養,避免病情反覆發作或加重。虛證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勿使過度疲勞或飢餓等。痰厥、食厥患者應及時清除痰、食以防窒息。失血或傷津亡液者應及時補充液體或輸血。
【臨證備要】
1。本病的發病有急驟性、突發性和一時性的特點。急驟發病,突然昏倒,移時甦醒。往往在發病前有明顯的誘發因素,最多見的是情志過極,如暴怒、緊張、恐懼、驚嚇等。發作前有頭暈、噁心、面色蒼白、出汗等先期症狀。發作時昏僕,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對於重症患者,應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及中成藥、針灸等綜合應急措施,及時救治。
2。各型之厥,特點不同,但也有其內在的聯絡,這種聯絡主要是由生理上的關聯和病因病機的共性所決定。例如氣厥與血厥,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而互相影響;又如痰厥與氣厥,由於痰隨氣動而互相聯絡。至於情志過極以致氣血逆亂而發厥,則與氣厥、血厥、痰厥均有密切關係。因此臨床上既要注意厥證不同型別的特點,又要把握厥證的共性,全面兼顧,方能提高療效。
3。厥證是內科常見危急重症。由於厥證常易進而併發脫證,故有時也厥脫並稱。近十多年來,中醫加強了對本證的研究與探索,治療本證的藥物劑型,已從傳統的口服丸、散、片、湯劑型發展為多種劑型,尤其是注射劑型,給藥途徑也從單一口服發展為多途徑的給藥,從而提高了中醫治療厥脫證的療效。回陽救逆的參附註射液,益氣養陰的生脈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等,可根據臨床情況,於急需時採用。
【病案舉隅】
吉某,男,43歲。1967年5月15日初診。
去年5月突然昏倒,四肢抽筋,不吐白沫。起初1~2月發作一次,以後逐漸加劇,每2~3天發作一次,經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目前神疲乏力,頭昏目糊,夜寐易醒,納呆,每餐約一兩半。舌苔膩,脈弦滑。證屬厥證之風陽上擾,痰濁內蒙,治擬平肝潛陽,化痰宣竅。
處方:珍珠母30g,生鐵落60g,白蒺藜9g,制南星9g,石菖蒲9g,夜交藤30g,決明子15g,蠍蜈片3g。5劑。
5月20日二診:5天來未發昏厥、抽搐,頭暈目糊有顯著改善,胃納亦增,精神較前振作。苔膩漸化,脈象弦滑。原方去珍珠母。10劑。
後經隨症加減治療一月,至6月22日諸症解除,返回單位上班。隨訪4年未復發。按:本案為癔症,病機為風痰上擾,屬於中醫學厥證範疇。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