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體質虛弱或多種慢性病日久,陰陽氣血暗耗,元氣虧虛,腦海失養,猝遇過度勞累或情志刺激,致清陽不升或氣逆於上,發為厥證。
3。亡血失津
如因大汗吐下,氣隨液耗,或因創傷出血,或血證失血過多,以致氣隨血脫,陽隨陰消,津血虧虛,不能上榮,神明失主,而發為厥證。
4。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飲食積滯,停於中焦,氣機阻滯,胃失和降,脾失升清,上下痞隔,發為厥證。或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傷,運化失常,聚溼生痰,痰濁阻滯,氣機不暢,如遇惱怒,痰隨氣逆上壅,阻遏清陽,發為厥證。
二、病機
厥證的病機主要是氣機突然逆亂,升降乖戾,氣血陰陽不相順接。正如《景嶽全書·厥逆》所說:“厥者盡也,逆者亂也,即氣血敗亂之謂也。”情志變動,最易影響氣機執行,輕則氣鬱,重則氣逆,逆而不順則氣厥。氣盛有餘之人,驟遇惱怒驚駭,氣機上衝逆亂,清竅壅塞而發為氣厥實證;素來元氣虛弱之人,加之勞累飢餓等誘因,氣機不相順接,中氣下陷,清陽不升,神明失養,而發為氣厥虛證。氣與血陰陽相隨,互為資生,互為依存,氣血的病變互相影響。素有肝陽偏亢,遇暴怒傷肝,肝陽上亢,肝氣上逆,血隨氣升,氣血逆亂於上,發為血厥實證;大量失血,血脫則氣無以附,氣血不能上達清竅,神明失養,昏不知人,則發為血厥虛證。由於肝氣鬱結,木旺乘脾,或飲食不節,痰濁內生,猝遇情志刺激而致氣機逆亂,痰隨氣升,發為痰厥。由於暴飲多食,食滯中脘,胃氣不降,氣逆於上,清竅閉塞,而發為食厥。
因體質和病機轉化的不同,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別。大凡氣盛有餘,氣逆上衝,血隨氣逆,或夾痰濁、瘀血壅滯於上,以致清竅閉塞,不知人事,為厥之實證;氣虛不足,清陽不升,氣陷於下,或大量出血,氣隨血脫,血不上達,氣血一時不相順接,以致神明失養,不知人事,為厥之虛證。
病變所屬臟腑主要在於心,涉及腦(清竅),與肝、脾、腎、肺密切相關。其中厥之實證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肝鬱則全身之氣皆鬱,肝氣逆則全身之氣皆逆也,氣血並走於上則昏不知人,陽鬱不達則四肢逆冷。厥之虛證,與肺脾的關係最為密切。肺脾氣虛,清陽不升,氣陷於下,血不上達,致神明失主,而發為厥證。此外,心主神明,心病則神明失用,而致昏厥。腎為元氣之根,腎虛精氣不能上注,導致神明失養,可發為厥證。
厥證之病理轉歸主要有三:一是陰陽氣血不相順接,進而陰陽離決,發展為一厥不復之死證。二是陰陽氣血失常,或為氣血上逆,或為中氣下陷,或氣血痰瘀內閉,氣機逆亂而陰陽尚未離決,此類厥證或生或死,取決於正氣來複與否及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得當。若正氣來複,治療得當,則氣復返而生;反之,則氣機逆亂加重,氣不復返而死。三是表現為各種證候之間的轉化。如氣厥和血厥之實證,常轉化為氣滯血瘀之證;血厥虛證常轉化為脫證等。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突然昏僕,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等臨床表現,是厥證診斷的主要依據。
2。發病前常有先兆症狀,如頭暈、心悸、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汗等,而後突然發生昏僕,不知人事,移時甦醒。發病時常伴汗出、四肢逆冷,醒後感頭暈、疲乏、口乾,但無失語、偏癱等後遺症。
3。發病前常有明顯的精神刺激、情緒波動等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飲暴食史,或有痰盛宿疾。應瞭解既往有無類似病證發生。注意詢問發作時的體位、持續時間以及昏厥前後的表現。
二、病證鑑別
1。厥證與中風
中風以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為特徵。厥證與中風均可出現猝然昏僕,但厥證醒後無後遺症。但血厥之實證重者可發展為中風。
2。厥證與癇病
癇病是一種發作性的神志異常,甚則突然昏僕,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甦醒。病有宿根,反覆發作,每次發作,症狀類似。厥證雖亦有突然昏僕,但無喉中異常叫聲及反覆發作的特點。
3。厥證與昏迷
昏迷為多種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出現的危重證候。一般來說發生較為緩慢,有一個昏迷前的臨床過程,先輕後重,由煩躁、嗜睡、譫語漸次發展,一旦昏迷後,持續時間一般較長,恢復較難,甦醒後原發病仍然存在。而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