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藏在瓦礫中,等你打掃戰場時,就會冷不防地躥出來,挺著已沒有子彈的步槍猛刺猛扎。
如果工事對工事,衝鋒槍一梭子過去,就能將這些失去理智的傢伙打得通透,關鍵還是沒防備,以致遠征軍常常要為此蒙受損失,龍陵只是一座小縣城,但全城大搜查就忙了整整兩天。
11月13日,遠征軍完全收復龍陵。當重慶方面確證時,已是半夜三點,蔣介石接到電話後如釋重負,說我一直都不敢睡覺,等著的就是這一訊息。
龍陵之戰,是滇西反攻中雙方耗用時間最長,投入兵力也最多的戰役,日軍前後死傷一萬多人,遠征軍傷亡也接近三萬。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說法,曾被本多政材寄予厚望的龍陵光在名字上就很不“吉利”,龍陵者,埋葬孽龍之陵墓也,第五十六師團號稱“龍兵團”,你說有多晦氣。
“龍兵團”也確實是基本覆沒在龍陵的,從那裡撤出來的,只能稱得上是該師團的殘部,第五十六師團的番號隨後便被予以撤銷。
脾氣最大的門生
收復龍陵後,衛立煌乘勝追向芒市。此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更是吃不消遠征軍的特種打擊。
沿途日軍的縱深陣地和堡壘,幾乎無一不被遠征軍的炮空力量所摧毀。有的堡壘比較隱蔽,一時能躲過炮火,但試想一下,你成天像老鼠一樣鑽在既侷促又悶熱的工事裡,光聽炮響,以及感受死亡一步步地走來,卻得不到與對手面對面決鬥的一丁點機會,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很多日軍官兵都出現了精神問題,有人乾脆鑽出堡壘——很可悲,外面全是炮彈,一顆炮彈飛來,半邊臉都飛了。
當黃傑陪同衛立煌視察陣地時,他們看到焦黃枯枝上散亂垂掛的,都是被炸死日軍的殘肢。
黃傑向為老實憨厚之人,雖經無數次戰場廝殺,但目睹這種無比淒涼之態,亦不免“魄動而心驚”。
日軍退出芒市,再退出遮放,到了中緬邊境的畹町才得以收住腳。本多政材遂授命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在此統一指揮,以阻止遠征軍西進。
松山佑三快成光桿了,幸好他還可以調遣第二師團,這個師團是“九一八”事變的始作俑者,當年也是赫赫有名,被稱為“仙台武士”。
第二師團從東北調入南洋的時候,正好碰上美軍大反攻,那種海陸空的立體摧毀式進攻,打得它潰不成軍,不少人都患了戰爭恐懼病。
在日本,第二師團幾乎就是開創歷史新紀元的英雄部隊,輕易可垮不得,日本統帥部趕緊將其後移,轉給了“緬甸方面軍”。
可憐“仙台武士”並沒能逃脫厄運,自從第二次遠征開始後,已被拆掉了好些部分,稍比“菊兵團”“龍兵團”好些的,就是到現在為止,主力尚存。
以第二師團為底子,加上“二殘”——第五十五、五十六師團的殘部,松山佑三湊得一萬多人,為的就是在回龍山再掙回臉。
畹町有回龍山作為屏障,山上工事堅固,再加上畹町實為日軍在雲南境內的最後維繫,所以打起仗來既瘋狂又玩命。
雖然同為美械裝備,但滇西遠征軍遠不如中國駐印軍,這在裝束上就可以看出來,前者一律灰衣灰帽,很多人扛的還是步槍,後者則個個頭戴鋼盔,基本上握的都是衝鋒槍,同時在兵員補充上,中國統帥部也是優先供給中國駐印軍,用飛機運過去的大多是黃埔軍官和老兵,剩下來的才會考慮滇西遠征軍。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滇西遠征軍的人員損耗特別大,即使有強大的特種配備,其傷亡率也基本維持在三比一,即三個中國兵才可以打倒一個日本兵。
到收復遮放,滇西遠征軍的傷亡已達六萬多人,每個師多則千人,少的只有幾百,加上剛剛補充的新兵又缺乏格鬥經驗,導致部隊戰鬥力銳減。
黃傑親臨一線督戰,先後調換兩個師,連攻數天,都攻回龍山不下,而且,兩師還傷亡過半。
日軍非常狡黠,知道遠征軍的炮火猛烈,等你發炮時,他就躲起來,炮一停或一延伸,日軍隨即一擁而上,殊死反撲。
第33章 倚天屠龍記(3)
這時,已經突擊上去的步兵退不下來,只能近戰肉搏。一些官兵,特別是新兵或者年紀不大的小兵,在白刃戰中根本就不是老鬼子的對手,連招架都談不上,就被對方用戰刀或刺刀給解決了。
黃傑在下面看得清清楚楚,目睹慘狀,痛心得眼淚直流,“不要再攻了,明天再說吧”!
第二天,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