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恐懼是意志的地牢
恐懼是信心的敵人。恐懼有許多種,拿破崙·希爾指出,恐懼主要有7種:①恐懼貧窮;②恐懼批評;③恐懼健康不佳;④恐懼失去愛;⑤恐懼失去自由;⑥恐懼年老;⑦恐懼死亡。
恐懼的理由有無數種,但最可怕的是對貧窮和衰老的恐懼。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奴隸一般以驅使,因為我們對貧窮十分恐懼,所以,我們希望積聚金錢以備年老之需。這種普遍的恐懼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壓力,促使身體過度勞累,反而給我們帶來了我們所極力要避免的那樣東西。
當一個人剛剛達到生命旅程中的第40 個年頭——達到這個年齡之後,他才算剛剛心理成熟——卻又不斷壓迫自己,這真是一大悲劇。一個人長到40歲時,只是剛剛進入一個能夠看清楚、瞭解及吸收大自然奧秘的年齡而已。
大自然的奧秘是寫在森林、潺潺小溪及男女老少的臉孔上的。然而,這種可怕的恐懼感卻對他壓迫得如此歷害,以至於使他變得盲目並迷失在各種衝突與慾望的糾纏中。
人類最無可彌補的一種損失就是,不知道可以經由一種明確的方法可使普通的任何人發展出充分的自信來。青年男女在受完他們的教育之前,竟然沒有一位老師能夠把這種已知的發展自信心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實在是人類文明一項無可估計的重大損失,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並不能算作已受過正常的教育。
在恐懼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達成任何有價值的成就的。有一位哲學家寫道:
“恐懼是意志的地牢,它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企圖在裡面隱居。恐懼帶來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劍,偽善者用它來刺殺靈魂。”
在拿破崙·希爾用來撰寫成功學書籍的打字機前面,懸掛著一個牌子,其上用大寫字母寫下了下面的一些字句:
“日復一日,我在各方面都將獲得更大的成功。”
一名懷疑者在看到這個牌子之後,問拿破崙·希爾是否真的相信“那一套”。拿破崙·希爾回答說:“我當然不相信。這個牌子‘只不過’協助我脫離了我本來擔任礦工的那個煤礦坑,並替我在這個世界裡謀得一席之地,使我能夠協助10 萬人力爭上游,在他們思想中灌輸與這個牌子內容相同的積極思想。所以,我何必相信它呢?”
這個人在起身準備離去時,說道:“好吧,也許這一套哲學有它的一點道理,因為,我一直害怕自己會成為一名失敗者,到目前為止,我的這種恐懼可說已經徹底實現了。”
你若不是逼迫自己走向貧窮、悲哀與失敗,就是正引導著自己攀向成功的最高峰,這完全取決於你是採取哪一種想法。如果你要求自己獲得成功,並配合採取各種明智的行動,那麼,你一定會獲得勝利。
二、恐懼如何生根
恐懼是一種全球性的消極心理,它到處壓迫著人們。因此,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恐懼中,有很多是年幼時,當某種價值觀受到威脅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1、“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可以歸咎於小時候所受到的批評。這些批評則來自父母、親戚或教師,而最嚴重的是我們同輩夥伴的批評。這些批評把我們和錯誤連結在一起。我們不妨聯想一番,幼年時期,如果我們犯錯誤或失敗時,父母的反應是什麼?
“壞孩子”、“淘氣鬼”、“再不乖,就趕你出去”、“不聽話,壞人來了就把你賣給壞人”。
父母一時無心的責備,無形中等於給孩子的行為貼上了標籤。然而不幸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並無認知能力,於是造成了行為與觀念的混淆,而導致不安的後果。
入學後,玩伴又會給你取些綽號:“大頭”、“四腿田雞”、“糊塗蟲”、“竹竿”、“雀斑”、“胖子”、“暴牙”。
一個人上了大學或進入了社會,情況並未改善,這時經常被別人批評:
“無聊”、“刻薄”、“呆板”、“假認真”、“頑固”、“粗野”、“虛偽”、“激進派”。
在充滿挫折、消極的綽號以及各種批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經常會成為吹毛求疵的成年人,缺乏足夠的自尊。“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因此成為“害怕變化”。他們隨波逐流,追求與社會制度相配的安全與地位,不敢“輕舉妄動”。“害怕變化”最後變為“害怕成功”。在我看來,“害怕成功”和“害怕被拒絕”是同出一轍。
2、“害怕成功”之所以充斥在我們的社會中,原因在於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嬰兒一直被撫抱,接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