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最大的法寶:“拖”之決。
黃潛善和汪伯彥這兩人沒什麼其他的本事,卻極其善長於揣摩皇帝的心意,曲意逢迎。如今看見皇帝下達了這樣一張聖旨,他們兩人把朝中大臣的意見束之於高閣,最多隻能算是照葫蘆畫瓢而已。
從高宗皇帝的這張聖旨中,除了可以得知我們的小皇帝還在使用他的鴕鳥**之外,還可以看出。高宗皇帝並不相信金兵已經近在眉睫了。
為什麼高宗皇帝會有這樣的看法,這裡還要“表揚”一下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位大人對於宋朝情報工作的貢獻。
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上位後。把李綱以前的工作安排全部廢掉,其中就包括了與軍事有極大關聯的情報工作。
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的貢獻在於:把東京方面的情報工作交給御史臺,而南京方面的情報工作交給留守司。
可是,這些文官哪裡知道該如何從事軍事偵查?他們手下連斥候騎兵都沒有,從哪裡去弄來前線的情況?
那些文官們能夠做的,就是出錢讓公差出去打聽;但是這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公差,收取到的只能是一些道聽途說的訊息。
因此,揚州方面的情報訊息可謂是一片混亂,讓人難分真假。
相對而言,完顏粘罕的情報工作卻是專業得多了,完顏粘罕為了掩人耳目,居然讓金兵的斥候騎兵全部都帶上了白氈笠子,而這種白色的帽子,是李成叛軍標誌性的服飾。
完顏粘罕就是要揚州方面認為,金兵並沒有逼近,只是有小股李成的叛軍在流竄作祟罷了,天下依舊太平。
黃潛善曾經和金兵打過交道,對金兵的脾性也是略知一二。所以黃潛善完全沒有料到,原本那些性格耿直,一條筋的金兵老大哥,如今竟然也會做出這樣的鬼鬼祟祟的動作來。
無論如何,黃潛善和汪伯彥這兩名高層的鎮定和閒雅風度,還是在揚州感動了不少人;黃汪兩人的風度,與欽宗皇帝最後的一位宰相何慄相比,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時瑜亮,不分伯仲。
問題是,何慄宰相的底氣來自於郭神仙的六甲神兵;那麼,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的底氣又是源自於哪裡?
這一點,歷史文獻中沒有任何的記載。
既然金兵還遠在天邊,揚州城自然就成了一個太平的幸福的地方。
既然身處太平幸福的地方,就要去做一些太平幸福的事情。
所以,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身先士卒,去和名僧探討佛法去了。
當黃河決堤,洪水氾濫的訊息傳來,揚州官場輕微震動,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的反應是:“笑且不信”。
當金兵快速推進,所向披靡,路過的州府一片恐慌時,揚州官場和街市的反應開始加劇,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的反應是:笑了笑,這訊息太假了吧,然後,繼續埋頭研究佛法。
黃潛善和汪伯彥兩人一頭扎進了浩瀚無比的佛法海洋不同,我們的高宗小皇帝緊緊守住自己的工作崗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勞作著。
一般而言,要當一個及格的皇帝,必須要完成兩項的工作。
第一項工作就是把國家給治理好,即便不能夠開疆拓土,也要保住祖宗遺留下來的那點基業。
第二項工作就是傳宗接代,確保血脈可以流傳後世,萬代傳承。
可是,對於高宗皇帝來說,目前這兩項工作都做得極其糟糕。
第一項工作就不用說了,從東京汴梁成到南京應天府,再到揚州行宮,一路後退;再往南走,便要橫渡長江,到江南去了。
被金兵追殺到了這種程度,高宗小皇帝的臉皮再厚,也不敢說自己的第一項工作做得有多出色。
第一項工作可以有瑕疵,畢竟中國千百年來,歷朝歷代中稱得上明君的也是為數不多;但是,第二項工作做不好就完全說不過去了。
目前高宗皇帝膝下只有一個男丁………三歲的趙旉。
趙旉之所以能在靖康之恥中成為漏網之魚,沒有被金兵帶去北方,原因在於他無名無分的媽媽………潘賢妃。
潘氏因為貌美,被趙構納入康王府,但因為她父親職位低微,只是一個醫官,所以趙構的母親韋氏不同意給潘氏名分。
也正是因為潘氏無名無分,金兵才沒有把他們母子押進北去的人群,留給了高宗趙構一點血脈。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記載道:潘賢妃,開封人,元懿太子母也。父永壽,直翰林醫局官。高宗居康邸時納之,邢後北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