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黎槿。雖然黎池現在已經是‘小三元’秀才了,比黎槿身上的癝生秀才功名更響亮,可黎槿啟蒙教導他的師恩是會一直都在的。
黎池先是統一敬過全桌人之後,才來到黎槿的身邊,斟滿酒,“先生,學生黎池感恩您的教誨,今日時間倉促、場合喧鬧,不能與您詳敘學生這一路的經歷,學生先賠罪喝一杯,待來日必定專門登門拜訪。”
黎池初入族學時,黎槿還是一箇中青年美大叔。奈何時間催人老,這幾年過去,黎槿雙鬢已經染上了霜色,但不變的是那一身儒雅從容的氣度。
“無礙,先生知曉的。”看著自己這個俊秀少年的學生,黎槿很是欣慰,“你自去忙你的,我們日後再敘不遲。”
“改日學生必定攜禮登門拜訪。”黎池與先生打過招呼,又說了些‘吃好喝好’之類的場面話,這一桌才算敬酒完畢。
這一場酒席,吃了三輪,直到晚霞漫天時,前來賀喜的客人才漸漸散去。
今天這樣全村同賀的場面,黎池在周圍人高興情緒的裹挾下,也真情實感地感覺到很高興。
三輪酒席、每輪二十桌,黎池每桌都去打了招呼、敬了酒,且大多時候一桌都不止敬了一杯酒。即使這樣喝下來,黎池也沒完全醉倒,只是在高興情緒的薰染下,感覺有些暈陶陶的。
那種將醉未醉的熏熏然,是一種讓人陶醉的狀態……
第36章
大擺酒席、宴請村裡的鄉鄰親朋之後,又休息了一天,黎池才收拾出禮品,開始外出登門拜訪先生黎槿,以及村中輩分高的、與他們家交好的人家。
那些禮品並不是他們另花銀錢置辦的,而是前兩天擺酒席時收的禮。將收到的賀禮挑揀過後,重新組合,就又成為了可以送出去的禮品。
只是,必須要記住各自送的禮品是什麼,以免將禮品又送回到原主手裡了。如果這樣,那就有些尷尬了。
這個時代的農村裡,甚至包括黎池前世生活在深山老家的那段時間,甚至之後都是這樣的:
收到的禮品都不捨得自家吃掉或者用掉,那要留著日後用來給別家送禮。後來條件好了則是吃不完、用不完,只能用來送禮送出去。
通常地,平日人情往來,禮品送來送去都是那些東西,只是在不同人家之間流轉罷了。甚至有時轉來轉去,轉了一圈之後,送出去的禮品,又被別人送禮給送了回來。
用前世‘陌生人社會’的價值觀來看,這種人情往來的送禮行為,禮品不過是出去輪轉了一圈而已,感覺就似乎沒有了意義。而且有句話叫‘收到的禮金不是收入,是欠債’,那些禮金是人情、都是要還回去的。
然而在這個‘熟人社會’的時代裡,這種人情往來代表的不是利益交換、必要交際,而是情感的流轉,是一種交流並加深感情的行為。
黎池提著收到的禮品,外出去登門拜訪,也是為了做出與被拜訪人家交往親密的姿態,以及表達一下對他們的尊重和感謝。
這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情實感,又有多少是迫於人情往來的規則,而不得不遵從之,對黎池來說也並沒有多麼重要。
黎池花費一個上午的時間,提著禮品,挨個去村中輩分高的、或與他們家交好的人家,小坐一會兒、寒暄兩句後,就算走完了登門拜訪的流程。
這種登門拜訪更像是走過場,就跟過年走親戚一樣、一天走十來家,可能有時連椅子都還沒坐熱,就要趕去下一家。顯得敷衍,但又不得不如此。
下午,黎池提著鄭重挑揀出來的禮物,登了先生黎槿家的門。
黎槿很高興地接待了黎池,坐下來後,先是客氣寒暄了一會兒,再就聊起了黎池這次的院試。
聽著黎池的講述,黎槿也跟著回憶了一番當年,感慨唏噓不已。
之後,黎池準備將院試時做的文章和詩默寫出來,讓先生黎槿一觀,卻被制止了。
“你院試上的文章和詩,加起來有幾千上萬的字數了,默寫出來要費不少功夫。”黎槿擺擺手,拒絕了黎池的提議。“等四寶店出了院試詩文合集之後,我再去買一本來看就行,之後還能收藏起來,或拿給族學裡的學生看。”
既然先生這麼說,黎池也不勉強。“現在科舉有所革新,榜上有名者的作品皆需公示七日,這就很方便一些書肆書店抄錄刻印。而既然四寶店做了《府試策問合集》,想必也會做《院試詩文合集》的,其中有收錄學生的詩文,那學生應該能得一兩本,到時候給先生也送一本來。”
黎槿捋捋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