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仕途上又有了青雲直上之勢後,那趙氏和黎湖母子兩,就看不上孫氏了,最終竟是硬生生地將其逼死!
就這還不算,孫家覺得孫氏之死有蹊蹺,於是報官浯陽縣令。但趙氏與其子黎湖,又或者是整個黎家,竟然仗著黎池的勢,向浯陽縣令施壓!言是:‘我侄子是六元及第的五品翰林!‘
最終浯陽縣令將此案草草了結,判了孫氏乃投井自殺,與趙氏和黎湖並無干係。孫家並不服氣,就又一紙狀書,告到了江淮承宣布政使司。因此,臣也才得知此案。”
黎池聽了王禮容的話,真是震驚不已!他怎麼也沒想到黎湖之妻孫氏,竟然去世了!那個有些嬌氣,但並不嬌縱的孫氏竟然投井死了……
殿內群臣間也是驚訝不已,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貞文帝眼神不錯,下面朝臣的小動作他都看得一清二楚的。自然地,黎池一臉震驚,不敢置信的樣子,他也從頭到尾都看清了。
黎池的神色只有震驚和不信,以及反應過來之後的悲傷,沒有哪怕一絲的心虛和慌亂。看來黎池事先也是不知情的。“王御史,你所奏這樁命案,可是屬實?”
王禮容從衣袖裡掏出一個信封,“臣剛才所說並無半句虛言。臣這裡有孫家狀書一份,還請陛下過目。”
太監總管張忠下來,將王禮容手上的信封拿過去,呈給了貞文帝。
貞文帝拆了信封,展開狀書看起來。
貞文帝看完狀書之後,又沉思一會兒,然後才開口道:“大理寺少卿張明,並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塗遠成,你二人明日出發,前往淮陰、浯陽一趟,查明王御史所奏之事。黎池……就暫時待在你府裡,等今日之事查明之後,再論以後。”
大理寺少卿張明,以及都察院御史塗遠成聞言出列,跪下接了旨:“臣領旨!”
黎池也跪下了,“臣遵旨。”
原本待議的事情都已經議完,王禮容又參了黎池一本,結果雖沒能讓黎池革職在家待查,卻也讓他暫時待在府裡,不用去翰林院當值了。
發生了這件事,也沒有哪個朝臣繼續奏事了。皇帝的心情明顯不佳,今日並不是奏事的時機。
既沒有朝臣再上奏,這次早朝也就散了。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141章
在黎池前世的世界中,明朝洪武年間時,曾有過規定:凡在官者,其族屬有麗於法,聽其解職歸鄉里。大意是在任官員,其族人若有違法犯罪者,立即就要解職回鄉。
相當於族人違法,官員亦要連坐。這樣的規定有利有弊,利在於有效防止了官員的族人親屬仗其官勢欺人,弊則也是‘連坐‘的弊處,極易牽連無辜。有時僅僅是因族裡的一個遠房族人犯罪,就能讓一個好官斷了仕途。
而大燕也有類似規定,要求官員管束好族人,不可讓他們倚仗官勢欺人。雖沒有黎池前世歷史中明朝的那樣嚴厲,可若是官員的族人仗勢犯罪,也能影響該官員的仕途。
所以,若是王禮容彈劾屬實,趙氏與黎湖——或說黎氏族人,仗黎池的官勢去左右司法,擾亂刑獄,買斷人命官司,哪怕事情並不是黎池犯下的,他甚至絲毫都不知情。黎池的仕途,多半也會就此半道夭折了……
可哪怕是這樣,黎池往宮外走的時候,也都沒有失了風度,還與往常一樣。只是臉上一貫的笑意沒了,愁眉緊鎖,神情中帶有悲意。
往日下朝出宮時一路走的官員,一個也沒有了。就連同是儉王派系的唐翰林,也只是用似同情、似可惜的表情,看了黎池一眼,就與王掌院一起走了。
官場人情冷暖就是如此,雖然在此之前,黎池兩輩子都沒有經歷過,但也看過不少,因此並沒有很傷心或憤怒。只是到底有些惆悵唏噓,昨日週歲宴時還送了禮、一起喝了酒的官員,現在就跟不認識他了似的。
官場上的冷暖炎涼,如今算是見識到了,現實得很真實啊……
黎池往宮外走的速度不快不慢,沒有落荒而逃,也沒有腿軟到走不動道,步伐依舊穩健,還帶著他獨有的步伐韻律。神情中有憂愁、有悲意,卻沒有慌亂失態。
黎池就這樣一路往宮外走去,路上有超過他身邊時偷瞄的,也有本來走在前面,卻似是不經意地慢下腳步,然後用眼角餘光偷瞄的。
那些偷瞄的人看到黎池這樣,心底不禁暗道:看這黎和周的樣子,很像是真不知情,也真不認為他族人會犯下那等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