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
黎河在村中的新房早已建好,黎湖在縣城購置的院落也收拾出來了,不過兩對新婚夫妻都還沒搬到自己的新房去。而是依舊住在黎家的老院裡,一家人整整齊齊地住上一段時間,等黎池他們去京城後再搬出去。
住得擠是擠了些,不過黎海和黎溏兩個未婚兄弟先去黎江家暫住段時間,也就住得下了。
黎家新進門的三個新婦,性格各不相同。黎河之妻秦氏,性格中帶著些書卷氣,卻也還算討喜。
黎湖之妻孫氏,或許是自小嬌養,養得有些嬌氣。不過黎家現在家境好起來了,這樣的性格目前倒也沒有大礙。
黎池之妻徐氏,或許是出嫁從夫?她竟與黎池有幾分相似,待人溫婉大方,處事也和和氣氣的。
性格迥異的三個女人加入黎家,又有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很容易就會產生摩擦。不過索性兩方的本性都還算能容人,慢慢磨合下來,到底沒有產生大矛盾。
何況以後黎河夫妻兩要搬到自建的新房裡去住,黎湖他們也要搬去縣城生活,黎池他們更是要到京城去,不生活在一起,也就會減少很多矛盾。
……
家裡女人之間的事,黎家男人們沒分多少心思在上面,他們有其他事情要操心。
這就是黎池此次回鄉的另一件大事,即祭祖。
在黎池還沒回來之前,族裡知道黎池中狀元后,就已經開始討論祭祖的事情。家族中但凡有大事喜事,就立即祭告祖先,已是這個時代風俗習慣。
等黎池一回鄉,族裡就立馬準備起來。如:商討以何種形式祭祖?是否要給散居在外的族人去信?準備哪些祭品?參祭人員是定十四歲成丁以上的族中男性,還是全族的男女老少……等等。
等黎池忙完成親的事之後,有關祭祖的準備工作,族裡也都已經商量準備完畢。
族中的後輩六元及第高中狀元,這樣的大喜事,祭祖場面須得盛大才行!
於是最後商定:祭祖分兩天,第一天上墳祭祖,第二天祠堂祭祖,全族男女老少全都參祭。
隨著定下的祭祖時間臨近,散居在外的有些族人在接到信之後,陸陸續續地開始返村。
住在村裡的族人,也開始為祭祖忙碌起來,如準備祭品、冥錢、香燭等等。
而自回來後終於開始清閒些的黎池,在祭祖前幾天也接到一個任務。
“和周,你可否為此次祭祖寫兩篇祭文?”
黎池自然只能答‘可‘,然後開始琢磨怎麼寫這兩篇祭文。
以前年節祭祖的祭文,多是族長捉筆,有時也會由族學先生撰寫。不過這次祭祖意義不同,由作為祭祖主角的他來寫祭文,也在情理之中。
黎池以前還真沒寫過祭文。不過他以前很多公文也沒寫過,百度幾篇或找找檔案中的例文,看看學學後也就會寫了。
於是黎池去找了先生黎槿,請教過祭文格式和大致內容後,用了兩天寫出了兩篇祭文,拿去給族長看。
“到底是狀元寫的啊!情真意切!氣勢磅礴!”
黎池謙虛地‘哪裡哪裡‘了一番。
黎池確實走‘務實精煉‘的文風,卻不代表他寫不了詞藻華麗的文章。
對記憶力很好的黎池來說,堆砌詞藻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像祭文這類更講究排場氣勢,實質內容不多的文章,黎池理所當然地能寫得不錯。
祭祖的第一天,村中全族男女老少和散居在外趕回來的族人,齊聚於埋葬著黎家祖祖輩輩的村尾丘陵緩坡上。
從頂上一眼望下去,坡上擠得密密麻麻的,只看得見人頭和墳塋,不見人群縫裡腳下土地。
雖計算戶籍黃冊,黎水村黎家一共只有四十戶,可族人卻有近千人之數。只因一戶人至少有十幾二十人,甚至很多都是分家不分戶,這樣就能減少徭役負擔。
既然是黎池返鄉祭祖,首先就由黎池為這片墳墓群中輩分最高的一座墳墓,培上第一抔新土,再揮下修整墳墓的第一鋤。
“水字輩後人,上前焚紙!”主持祭祖的族長黎欽高聲道。
於是就有早已選好的幾位水字輩有為後人,其中就包括黎河和黎湖,幾人走到擺著三牲五畜祭品的祭桌前,開始在祭桌前的陶盆中焚燒紙錢。
“奏樂!讀祭文!”
樂聲奏起,黎池開始誦讀祭文:
“貞文二十,歲在壬寅。日月其光,生之育之。惠物無疆,四時有序,萬品昭彰……”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