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4/4頁)
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小而模糊,但卻因此有個決然的聲音在說:不能去歐洲。
近代史上無數留學生夢想著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終成為一個笑柄。
科學救國是行不通的。這是無數人嘗試後失敗了的——只因社會動盪,國家左右支絀,國庫虛空,哪有更多錢支援教育。正如徐少謙所說:萬丈高樓怎可在沙漠中起?——故而後世諸葛常常對症下藥,總結聲稱:近代中國,只能也只可能從政治角度入手救國。
1840年以來中國屢次戰敗,國家財政要用以繳納各國賠款。庚子年的退款是一筆大肥肉——被無數貪官盯上,瓜分數次。剩餘退款,大多數用作清華公費留學基金。而國庫錢財,幾乎都用在了置辦軍械和擴充軍隊上。
這便是徐少謙那封信中所說的——國是日非,戰亂頻仍,教育不興。
所以,一位物理學家該如何為國效力?自然不能去歐洲。
中國沒有錢支援教育,更沒有錢去支撐建立一個核物理實驗室。那麼,英國有麼?
香港大學建立最初的背景,便是當西方列強爭相在中國內陸成立大學時,港督盧押向英國提議:英國也應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一來與其他列強競爭,二來讓中國人尤其是香港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提議一經提出,兩廣總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覺得:成立大學有助於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技,使中國自強,於是出錢支援。
因此,支撐香港大學的教育經費,全部來自於英國政府和諸如滙豐銀行的香港英資。
若這些資金還是不足,那麼,能不能讓那些帶著大筆專案基金的科學巨頭——到中國來?
如果,如果中國也能出現一位名聲赫赫的科學家,有足夠資歷與天賦去組建一支全新科研隊伍。憑什麼他們——不想來中國,帶著他們的專案基金?
曼哈頓計劃從計劃伊始到正式成功,花費了足足二十億美金。
所有這些錢加起來,十年時間,夠不夠支撐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的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