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理也移交給兵部。
將領在外打仗,也是要寫戰況彙報的。打完仗,也要寫戰況總結的。這些檔案都是要保管起來的。
因為之前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管理軍隊的事,因此那些檔案都是堆在倉庫裡沒人管。現在兵部接手,有專門的人管理,光是檔案的清理就花了好長時間。
這些檔案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用上,如果遺失的話,可是要追責的。所以一定要做好交接。
寧賢負責調配其他事務——他雖然文武雙全,但好歹是個武官,看見那麼多字還是很頭疼的。凌蔚就專職檔案交接和整理一事。
他光是檔案都翻的頭疼,也還好晏朝才兩任皇帝,雖然大大小小戰爭不斷,但資料並不算多,有些制式化的檔案只要有就成,不需要細看有沒有遺漏。
雖然每天翻檔案翻的灰頭土臉,但凌蔚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
這些檔案記載了晏朝目前所有的大小戰爭戰役,其中無論是失敗還是勝利,都描述的很詳細——這些都是要給皇帝看、給當時的大臣傳閱的,關係到那帶兵的武將獎懲,自然都寫得很詳細。
晏朝自亂世建立,內憂外患不斷,其各類戰鬥次數非常頻繁,各種軍事案例積累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書目。再加上亂世出英雄,晏朝開國初期直至現在的優秀軍事將領非常多,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因此這些案例都是他們行軍打仗精華所在,含金量非常高。
凌蔚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藉由清點檔案為名,將所有檔案丟翻了一遍,其內容統統記住,然後回去歸納整理,並且和黎膺討論學習。
黎膺早知道凌蔚記憶力好,但也沒想到他居然能把那檔案裡的大小戰役都記下來。他只當凌蔚早就有所涉獵,只是這次要軍事演習,才和他討教。
這些戰役黎膺都聽說過,但具體細節他不一定都看過。和凌蔚的相互討論中,他不但交給了凌蔚不少,自己也學到了不少。
凌蔚把檔案中學到的知識和自己記憶中古代現代的軍事範例結合起來——男的基本上都好軍事這一口,他小時候課外書都是XX軍法,現在也都記得,只是紙上談兵,無法運用於實際罷了——倒是對之後軍事演習有了許多想法。
另外,他又感覺到那些將領們的智慧結晶,就被堆在檔案室吃灰,實在是太可惜,萌發了編纂一本軍事案例合集的想法。
兵書什麼的他不敢說能寫,但是把自己知道的案例歸納整理,給後人做參考,還是可以的。以後別人看見那本案例合集,也能知道咱晏朝還是有很多能人異士的。
這次忙完之後,他就該出海了。航海途中其實挺無聊的,到時候就可以在船上打草稿嘛。
除了晏朝的軍事案例,他還準備把古代的兵書都看一遍,把典型的案例編在一起。
說不準在出海的時候,他還能看到其他國家的軍事著作,到時候也編在一起。
雖然自己確實沒點亮帶兵作戰的技能點,但歸納整理什麼的,還是在行的。如果能有人從他歸納整理的案例中獲得啟發,成長為優秀的將領,為保家衛國出一份力,也算是自己的功德了。
凌蔚萌生這種想法之後,就藉由建立兵部之便,向各位在京城的將領、向皇帝借閱抄寫兵書,然後放置在兵部中,用的藉口,就是兵部既然總管軍事,可以設定一軍事學院,為願意走上武將一途的人進行授課,增強晏朝武將整體素質。
現在武將的知識傳授,還是家庭相傳或者師徒相傳。但是文人尚且有各種學院,可以一齊授課。那麼武人為何不可?
現在咱們只是小規模的試執行,所以這學院隸屬於兵部。待以後發展了,說不定也能和國子監一樣獨立出去。
凌蔚提出這個建議,最初只是為了有藉口借書——這兵書很多是家族相傳的孤本,沒有藉口就不好借。
但後來那國武監真的建立之後,真的如凌蔚所說那樣逐漸發展壯大,最後晏朝改制之後,國武監成為華夏第一軍事學院,以後華夏著名軍事將領,幾乎全部出自此學院,在整個世界,這座軍事學院都是屬於傳說層次。
凌蔚也順利借到了他想要的書,並且非常勤奮的都抄寫了一分——那時候的書本都不厚,凌蔚還有黎膺幫忙。為自己著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讓凌蔚驚訝的是,他要開設一個新學院的事沒有遭到多麼激烈的反對——質疑的人只是糾結預算和招生,都沒有說建立這個學院本身不對。他借書的事,也沒遭到反對。
凌蔚還以為這種兵書都是密不可外傳的自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