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桃華下了車,拉著蔣柏華的手叮囑:“不許亂跑,一定要牢牢跟著。這裡這麼多人,若是亂跑就找不到你了。”
蔣柏華雖有出門的經驗,卻沒見過這許多人,心裡也有點怯怯的,緊拉了桃華的手點頭。姐弟兩個正在說話,忽然又一輛馬車駛過來,車轅上的人啪啪揮著鞭子,兩邊騎著馬的侍從還吆吆喝喝:“讓開讓開,閃開道兒!”
興教寺前頭這一塊兒的車馬極多,根本騰不出什麼寬敞的道路來,大家到了此處都會放慢速度,以免出現碰撞勾掛,似這樣囂張的倒還真沒有。
蔣家剛剛到,馬車還沒有完全歸進路邊的隊伍裡,因此後面這馬車過來,幾乎就是緊挨著蔣家的馬車過去的。
桃華一把抱起蔣柏華,急急後退了兩步,抬眼看向這馬車。因是來上香拜佛,一般車轎雖然大小不一,卻都較為樸素,這輛馬車卻是裝飾得十分華麗,跟只花孔雀似的。
車窗上掛著銀紅色蟬翼紗簾,此刻已經撩起一邊,露出半張女子的臉來,正往外看著熱鬧。桃華這一抬眼,正正跟這人看上。四目一對,桃華只覺得這張臉彷彿有些熟悉,只是想不起來,而馬車已經駛過去,那紗簾卻還撩著,裡頭的人似乎還一直在看著她。
這馬車如此囂張,旁邊已經有人不悅了起來:“那是哪家的車馬,不知道這裡人多,如此疾行會撞傷人麼?”京城裡官兒多如狗,今日雖然沒有足夠份量能讓興教寺謝客單獨招待的,但也不乏官員,有年輕氣盛的,已經有些忍不住了。
立刻就有人回答了:“咳,算了吧,那是承恩伯的馬車,素來肆無忌憚慣了的。”
承恩伯三個字一出來,大家都不吭聲了。
當今太后和皇后都姓於,當今閣老也姓於。於閣老乃是皇后的父親,卻只是太后的堂兄。太后自有一個同胞兄長,卻是三十來歲的時候就過世了,這位親兄長,爵位就是承恩伯。
從政治上來說,太后與於閣老是鐵桿一家,但是從親情上來說,太后當然更親近自己的同胞兄長。現在兄長掛了,他剩下的獨子于思睿,自然就得到了太后更多的疼愛。
于思睿此人,實在是名不符實,既不願動腦子思考,更沒有什麼睿智,而是一個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鬥雞走狗,拈花惹草他在行,讀書學武什麼的,統統不行。
老承恩伯過世的時候,于思睿才十三歲,沒了父親,寡母本來就寵愛他,再加上有個做皇后的姑母撐腰,這就越長越歪了。及至成年,在京城裡乃是一霸,然而他又不做什麼大惡,所以已經升為太后的前皇后就總覺得他也沒怎麼長歪,縱然偶有言官彈劾他強搶民女或縱馬傷人什麼的,也都被太后保下來了,事後言官還要被於氏一黨穿個小鞋。如此幾次,就沒人再敢管他了。以至於現在京裡聽見承恩伯三個字,都要繞著走。他雖只是個伯爵,卻比國公還得意似的。
旁邊便有熟悉京城事的人嘀咕:“承恩伯跑寺裡來做什麼?他幾時也會拜菩薩了……”
又有人道:“管他呢,我們躲遠點就是了。”嘀嘀咕咕,馬車遠去,大家也就散了。
這不過是個小插曲,承恩伯家的馬車雖囂張,卻也沒有撞傷了人,蔣家眾人略做收拾,便沿臺階向上走去。
興教寺又稱大唐護國興教寺,建於唐高宗總章二年,是玄奘法師、窺基法師和圓測法師的安葬地,這三位,乃是中國唯識宗兩輩三祖,其最終安葬之地,自然香火旺盛,香客不絕,三座舍利塔並立,凡有人來,必敬三塔。
蔣家一行人眾多,先在大殿裡上了香,於氏果然奉了一堆佛經,又添了香火錢,這才可以自由活動:“我乏了,先去禪院裡歇歇,你們若累了的就跟我一起去,若想去瞧瞧舍利塔的,必得帶好了人,不可落單。”
興教寺裡自然也有供香客歇息的禪院。這裡地方大,禪房也多,因香火興盛,頗有些人以能在寺中有一處固定的禪房為榮,還有不少高官為顯示清雅,不時的包個禪房來住些日子呢。
蔣家自是沒這種“保留雅間”的特殊待遇,但捐了一筆香油錢,也能在後面得一處安靜的院子。於氏要休息,兩個兒媳婦一個侄媳婦理應在旁伺候,但是年輕的孫女們卻絲毫不覺得累,可以自己出去走走的。
蔣丹華第一個跳起來:“去看舍利塔!”
蔣杏華一言不發,坐在桃華旁邊,裝做給蔣柏華整理褲腳。
蔣老太爺一路上也沒怎麼說話,這時候才道:“老三和桃丫頭跟我去看看他們的藥圃,聽說他們這裡有些從西洋弄回來的藥草,已經種活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