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孩子託付給老太太之後; 四人就一塊辭了工廠的工作,準備起了生意上的事。
晏大寶夫妻在機械廠的工作給了張巧巧的弟弟; 晏二寶夫婦的工作給了劉慧兩個成年的侄子,兩對夫妻全都默契的沒有和老太太說起這件事; 偽裝自己還在正常上班的樣子。
不過這一次他們還是長精明瞭一些,至少知道每隔十天半個月回趟老宅子; 看看老太太和孩子。
兩個小家庭在這個麻辣燙店上投注了不少心血,首先是房租,一棟房子兩層,一層門店,二層住房,一個月房租三十八; 現在還不時興什麼押三付二; 每個月按時交租就成了; 所以在房租上; 前期的投入並不算特別大。
開麻辣燙店; 少不了的就是食材,當天賣不完的話,放著變質是很浪費的,因此兩家大手筆買了一個冰櫃; 這年頭冰櫃可不便宜; 一臺冰箱怕不夠用; 他們還買了兩臺,足足花了兩千塊錢。
另外廚房的一些廚具,店鋪粉刷裝修,桌椅餐具等零零碎碎,花了一千不到,請大師選了個時間,兩家人合開的老晏家麻辣燙就紅紅火火的開張了。
張巧巧在下崗後曾經在一個麻辣燙店幫廚,那家店就是個小店,但是地理位置好,緊靠幾個大工廠,因為價格便宜,雖然口感稱不上很好,依舊有很多工人捧場,張巧巧看著老闆一家日進斗金,早就眼紅許久了,只是那裡的房租也貴,一個月租金就要一萬八,張巧巧根本沒有那個本錢開店。
那家店裡一開始的用料是很實在的,在生意漸漸做大之後,就開始用一些縣城的湯料包或是一些牛骨粉之類的東西熬湯底,不過張巧巧聽大師傅說過不少真正熬湯底需要的主要材料,加上原本她也打算開一個小店,上網查過不少資料,對於怎麼熬湯底,還是有些心得的。
現在碰到了穿越的好事,連帶著這個手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也正是因為張巧巧有這個把握,他們才放棄燒烤之類的生意,選擇做麻辣燙。
為了開店,兩家人各自出了三千的前期投資,張巧巧這身本事還算是技術入股了,因此兩家人商量好了,將來賺到的錢六四分,晏大寶家分六成。
麻辣燙味道好不好,主要看底料,張巧巧在家試驗了好幾次,用雞骨豬骨熬底湯,加丁香桂皮等二十多種中草藥以及鹽、味精、豆瓣醬,豆豉,牛油等十幾種調味料一塊燉煮,熬出來的湯因為用料實在,比起後世很多人工香料代替的底湯多了實在鮮味,雖然這個配比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底料在晏大寶等人嘗來,已經很不錯了,至少比他們以前吃的很多麻辣燙店的湯頭來的好喝。
開店第一天,著實有不少人被這家新奇的小店吸引,一部分人看到價格後就離開了,還有一部分人坐下來,試著點了一些菜嚐嚐。
其中被嚇跑的佔多數,完全是因為晏大寶四人陷入了上一世生活的誤區當中。
在後世,麻辣燙的價格低,但是其中蘊藏的利潤還是很大的,一串海帶結一塊錢,牙籤上就串了三根海帶,一串肉片一塊五,上面就只有兩片肉,烏冬麵或是泡麵之類的底面,價格在一塊錢到三塊錢不等,這是普通小店的價格。
實際上其中的成本還不到三分之一,同樣的價格在市場上購買食材,能購買到好幾倍。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經濟開放的後世,大批次購買食材,或是長期穩定的需求,總是能有一定的優惠的,尤其是肉片之類的東西,它到底是不是新鮮的,是哪裡來的,你都不知道,冷凍食材的成品比市場上的新鮮肉更低,但是食客追求味道和便捷,往往不會考慮這一些。
可是這一點,在現在是完全做不到的。
八十年代初,物資緊張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可沒有徹底緩解,自由市場是開放了,郊區的農民也能拿著自家自留地裡的蔬菜,家養的家禽售賣,可是很大程度上依舊是憑票供應,這也意味著想要買到廉價的食材,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好菜好肉不愁賣,自由市場上那些農戶剛把自家自留地裡的菜拿來,就能被市民哄搶一空,這價格怎麼可能便宜的了?
張巧巧和劉慧兩人同時負責採購,每一次掏錢的時候都疼得心肝顫,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再選擇上一世的定價方式,顯然就不合適了。
例如普通豬肉,供銷社八毛一斤,但是需要肉票,黑市價格翻番,在一塊五左右。
她們手裡沒有那麼多肉票,很多時候就選擇在黑市上買,一斤肉串30串肉串,成本就在五分錢左右,她們定價兩毛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