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初轉頭; 無意間瞧見了一個面生的人影,正跨過門檻從司空府離開。
是沮授。
官渡一役袁紹戰敗,可他的謀士沮授卻留在營內沒能來得及跟他一起逃; 這才當了曹軍的俘虜。
雖然當了俘虜,但沮授早年與曹操有些交情,若投降定能像袁軍降將張郃那樣受到曹操的重用,可沮授卻在曹軍拿住他的時候大呼寧死不降。
這是一種氣節。
曹操不但沒殺他,反而因其忠義而厚待沮授。
現在的沮授雖然在許都; 卻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袁。
此時被沮授惦念著的主公袁紹已經回了自己的大本營鄴城。
袁紹特別不開心。
打了敗仗幾乎沒人能開心; 在他大敗之後曹操還派人追擊他; 袁紹這回幾乎是狼狽而逃的。
而且他所在的冀州附近甚至起了叛亂。
冀州算是袁紹較早拿到手的地方; 如今卻起了叛亂; 想來人心浮動得很厲害。
原因也很好猜; 官渡這一敗對他的影響太大了。
袁紹本就有些心高氣傲; 雖然現在已經聚攏兵力恢復了些元氣; 卻始終接受不了自己這一仗敗了的事實; 成日鬱郁。
即便派系之爭是這次戰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但袁紹帳下依舊爭得激烈。
甚至由於田豐、顏良、文丑、淳于瓊等一干人的死,高覽、張郃的投降; 另一邊的沮授也被曹操俘虜的緣故; 反倒爭得愈發激烈了。
這些人不完全因為地域之爭而來,隨著袁紹年紀的增長以及他的子嗣陸續及冠; 袁紹帳下的謀士和大將們還面臨著繼承人之爭。
袁紹膝下有三子; 長子袁譚; 次子袁熙,么子袁尚。
而他始終想讓最小的兒子袁尚繼承他的爵位。
古來有立嫡立長不以賢之說,按理來說,如果么子袁尚能力極為突出,袁紹若硬要立賢也無可厚非,畢竟他是主公他說了算嘛。
然而袁尚的能力並不是很突出。
作為北方的一代雄主,袁紹偏心袁尚的原因只是因為他……長得好看。
他說的所謂立賢其實就是騙騙人的,事實上是立愛才對。
袁紹自己顏值也很高,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自然是非常佔優勢的。
他交好的那些人,什麼張邈許攸何進之類的,年輕時無一不是姿顏出眾,再不濟也是看得順眼的一類。
袁紹的發小當中也就曹操是個例外,但是曹操雙商都高呀,忽悠袁紹的方法簡直一套一套的。
既然么子袁尚長得那麼好看,袁紹當然就比較偏心他了。
對於袁紹的這個理由,就連餿主意一堆的郭圖都始終保持著“……”的反應。
主公你開心就好。
次子袁熙還算是三個人當中比較有腦子的那個,始終在一旁默默吃瓜,並沒有參與這勞什子繼承人之爭。
其實就算他想參與也沒那個底氣。
他並非長子,沒有兄長袁譚的理直氣壯和名正言順。他也並不是長得最好看的那個,父親袁紹懶得理他,如今倒也省了一樁事。
雖然對袁紹立么子的做法很無語,但袁紹的下屬經過那麼多次自己人坑自己人的事件,早就練成了一顆鋼鐵心,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按理來說,繼承人既然已經定下了,那麼袁譚再有意見也沒用啊。
之所以現在會有繼承人之爭,是因為袁紹先前有過一個堪稱男默女淚的操作。
袁紹坐擁四周,於是就讓長子袁譚佔了青州,讓次子袁熙佔了幽州,只把最屬意的袁尚留在了身邊。
沮授實在看不下去了,叨叨了袁紹一通,結果袁紹卻解釋說這是為了考察他們的能力。
這不就是明晃晃地給兒子們窩裡鬥創造了完美的條件嗎?
袁譚本就是長子,現在又有了自己的地盤,哪裡會服氣袁尚這個下巴上半根毛都沒有的小兔崽子。
於是兄弟二人就這麼拉幫結派地鬥起來了。
對於這件事,曹營這邊可是非常的喜聞樂見。
“司空。”麋竺把華佗領了過來。
此時恰逢曹操頭風發作,他招了招手,邊上的人忙不迭把人帶上來。
就連搜身都免了。
華佗上前,望聞問切一套下來,曹操問道:“如何?”
華佗收了手,嚴肅道:“此症難愈,當久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