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鵲拇笮 �
理論上存在某種臨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就會一直膨脹下去,稱為開宇宙;要是物質的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密度,膨脹過程遲早會停下來,並隨之出現收縮,稱為閉宇宙。
問題似乎變得很簡單,但實則不然。理論計算得出的臨界密度為5×10^-30克/厘米3。但要測定宇宙中物質平均密度就不那麼容易了。星系間存在廣袤的星系間空間,如果把目前所觀測到的全部發光物質的質量平攤到整個宇宙空間,那麼,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厘米3,遠遠低於上述臨界密度。
然而,種種證據表明,宇宙中還存在著尚未觀測到的所謂的暗物質,其數量可能遠超過可見物質,這給平均密度的測定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於臨界密度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不過,就目前來看,開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恆星演化到晚期,會把一部分物質(氣體)拋入星際空間,而這些氣體又可用來形成下一代恆星。這一過程會使氣體越耗越少,以致最後再沒有新的恆星可以形成。10^14年後,所有恆星都會失去光輝,宇宙也就變暗。同時,恆星還會因相互作用不斷從星系逸出,星系則因損失能量而收縮,結果使中心部分生成黑洞,並透過吞食經過其附近的恆星而長大。
10^17~10^18年後,對於一個星系來說只剩下黑洞和一些零星分佈的死亡了的恆星,這時,組成恆星的質子不再穩定。當宇宙到10^24歲時,質子開始衰變為光子和各種輕子。10^32歲時,這個衰變過程進行完畢,宇宙中只剩下光子、輕子和一些巨大的黑洞。
10^100年後,透過蒸發作用,有能量的粒子會從巨大的黑洞中逸出,並最終完全消失,宇宙將歸於一片黑暗。這也許就是開宇宙末日到來時的景象,但它仍然在不斷地、緩慢地膨脹著。
閉宇宙的結局又會怎樣呢?閉宇宙中,膨脹過程結束時間的早晚取決於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如果假設平均密度是臨界密度的2倍,那麼根據一種簡單的理論模型,經過400~500億年後,當宇宙半徑擴大到目前的2倍左右時,引力開始佔上風,膨脹即告停止,而接下來宇宙便開始收縮。
以後的情況差不多就像一部宇宙影片放映結束後再倒放一樣,大爆炸後宇宙中所發生的一切重大變化將會反演。收縮幾百億年後,宇宙的平均密度又大致回到目前的狀態,不過,原來星系遠離地球的退行運動將代之以向地球接近的運動。再過幾十億年,宇宙背景輻射會上升到400開,並繼續上升,於是,宇宙變得非常熾熱而又稠密,收縮也越來越快。
在坍縮過程中,星系會彼此併合,恆星間碰撞頻繁。一旦宇宙溫度上升到4000開,電子就從原子中游離出來;溫度達到幾百萬度時,所有中子和質子從原子核中掙脫出來。很快,宇宙進入“大暴縮”階段,一切物質和輻射極其迅速地被吞進一個密度無限高、空間無限小的區域,回覆到大爆炸發生時的狀態
'編輯本段'【宇宙起源悖論】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宇宙起源理論”,如大爆炸、弦理論等都是建立在真空已經存在的基礎上的。
因為如果沒有了真空,那麼就談不上“大爆炸奇點”和“弦”了
悖論/矛盾在於:
【真空】也是宇宙的一部分
而目前的理論既然是宇宙起源理論
但又沒有談到真空的起源及組成部分
所以這是矛盾的
因此,描述目前的宇宙起源理論最好的詞語是:【星球起源理論】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
'編輯本段'【平行宇宙悖論】
平行宇宙又稱多元宇宙論,說的是:這個世界上可能不止一個宇宙,而是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平行的,互不干涉的宇宙;而有些時候這些不同宇宙中的事物卻可以透過一定的渠道來到另外的宇宙裡(即“蟲洞”)。
悖論/矛盾在於:
【宇宙】這個詞語包含了:世界萬物
如果說有另外一個宇宙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那麼宇宙這個詞語又不能包含:世界萬物
所以這是矛盾的。
其實平行宇宙/多元宇宙描述的是“不同時空”
或者說:這個宇宙可能存在不同的時空,但並不存在不同的宇宙(因為那就與宇宙的概念,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