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它注滿燃油以最大重量起飛,執行巡航任務呢。開創了超輕型戰機的新篇章。後來我國的航空工業組織了4條生產線加速生產這款戰機,它們迅速地填補了殲-6、殲-7退役留下來的空白。大批殲-6、殲-7的飛行員順利地完成了轉型訓練,對這款小飛機神奇的效能讚不絕口。
我國的設計人員受到DS-1的啟發,後來進一步將它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居然用到了水轟-6的改進型和艦載型Q-6H、預警機YJ-8H上去了。尹總和他的設計組則再接再厲以此為基礎成功地開發出DS-2,用來代替WP-13裝備了殲-8的改進型殲-8Z。此乃後話。
注:殲-12戰鬥機:南昌飛機廠1968年7月研製,原型機1969年12月26日試飛。起降距離500米。最大平飛速度1。5馬赫;實用升限17410米;高空巡航速度0。95馬赫。正常起飛重量445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5295千克,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一臺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39。72千牛,推重比0。91。機內燃油貯量1250千克,航程600公里;帶兩個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1385公里。1門30毫米機炮,備彈80發;1門23毫米機炮,備彈120發;掛2枚紅外製導格鬥導彈。
陝南飛機廠7月3日
劉部長一行又風塵僕僕地趕到西飛集團的陝南飛機廠參加運-8D的試飛。如前所述,在去年10月西飛集團已經成功地利用金龍電池改造了運-8的電氣系統,並用4臺電動螺旋槳M-3000代替了WJ-6渦槳發動機,對現有的運-8進行了改造,拿出了運-8M,取得了可觀的效果,但這僅僅是專案組的應急方案。他們接受的任務是趕超美國著名的C-130J戰術運輸機,空軍的指標是:25噸載重量,可以搭載BMP-3一類的重型步兵戰車;3000公里以上的運距;上下開啟的後艙門,方便戰車進出,也方便空投物資;結構堅固,維護工作量小。經過10個月的努力,西飛人再次拿出了新產品運-8D。繼續在原有基礎上改進也是有原因的,能以最快的速度穩妥地完成任務。實際上美國人在C-130上也改進了幾十年,推出的C-130J在效能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運-8當年仿製安-12並沒有得到前蘇聯的技術支援,這次專案組從安東諾夫設計局購買了安-12及其改進型的全套圖紙和生產資料,並聘請了幾位當年參與設計的專家、生產廠的工程師和技師。安東諾夫設計局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款停產多年機型,塵封已久的資料,還能得到一筆收入,還幫助他們解決了一批老技術人員的安置。他們只是以為中國要仿製這款運輸機呢,因為中國並未提出購買生產許可證,所以慷慨地只收了很少的費用。直到很後來,他們的總經理才明白我們的意圖,我們是要對它動大手術,自然要徹底瞭解其中的訣竅了。
運-8M的初步改造成功,有俄國專家的一份功勞,也讓俄國人明白,我國研製人員可以藉助金龍電池在運輸機研製方面獲得突破。這也推動了2007年11月波諾馬廖夫總統訪華時中俄雙方達成協議共同改進伊爾-76重型運輸機。
其後運-8專案組在俄國專家的支援下,對機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設計:
——加強了機艙的底板和可以放下的下半截後艙門,以便重型步兵戰車的搭載
——由於採用金龍電池作能源,比重很大的電池又放置在機翼的前緣,飛機重心前移,可以適當延長機身,機艙容積得以增加。
——採用了超輕型高強度的鎂鈉合金,結構得以大幅度改進,減輕了飛機的空重。在起飛總重62噸的情況下,載重達到了27噸。
同時駕駛艙和飛行控制系統也作了整體改造,採用了半導體空調系統,配置了GPS衛星導航儀、電子地圖、“天眼通”雷達告警接收機、微光夜視儀等先進的裝置,只需2名駕駛員,在執行空投任務時,駕駛艙內還可以坐3名操作員。機艙也可以加壓。機上可以配置電子干擾裝置、干擾彈投射器,還可以在機尾設定30毫米機炮的炮塔,在駕駛艙內可以遙控射擊。
今天,展現在首長面前的樣機外形十分優美。總設計師成輝武大校十分自豪地說道:“我們的運-8D可以說是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效能超越了最新型的C-130J。4臺細長的3000千瓦變頻交流電機幾乎是埋在了高升阻比的機翼中,氣動特性十分優良,動力強勁,保持了短距起降的優點。正常起飛重量62噸,載重27噸,航程5500公里;最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