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二節 外科手術摘毒瘤
中印邊界反擊戰進行到第四個月,在西線的大規模反撲遭到慘重的失敗以後,印度的政軍界和輿論陷入了空前的沮喪和混亂。長期以來印度的戰略家與西方的戰略理論一致認為:印度的巨大人口構成了強大的陸軍的基礎;可以支援戰爭高強度消耗的印度平原離前線是那麼的近,通往前線的公路和鐵路系統密度既高,質量也相當好。而中國的人口密集地域和經濟中心遠離中印邊界,西藏的240萬人口和貧乏的資源和可憐的工業基礎,根本不足以支援現代化的戰爭;而西藏高原的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由脆弱的公路系統作為支柱的後勤系統,根本不可能支撐高強度戰爭的巨大消耗。在較長時間的高強度的戰爭中,印度必勝。可是西藏高原和山麓地區的雨季並沒有幫助印度擺脫失敗的命運,印度和西方的戰略家們陷入了迷茫。
其實這個理論在一般情況下並沒有錯。只是這些戰略家忽略了二件大事:-首先是忽視了技術進步的力量。據專家測算,電動螺旋槳重型運輸機的噸公里運輸成本降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電動直升機的運輸成本與渦軸發動機直升機相比更是降到了五分之一,這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後勤概念。二十世紀中期,西方的戰略家曾嘲笑過斯大林,說他只是一個陸軍士兵,不懂空軍的作用,因此西方的“柏林空運”取得了勝利。現在中國的空運能力超越了當年美國人的好多倍。
-第二點是忽視了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中國人民和軍隊受了那麼多年的壓抑,一旦以正確的戰略部署,果斷的戰役行動將其釋放出來後,必然勢不可擋,將沖決一切所謂的“鋼鐵防線”。
新德里9月10日
印度時報頭版刊登了印度議會的副議長拉齊。賈爾登的文章提出以核武器與中國進行決戰。一開始,輿論和政治家都被鎮住了,動用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小事,這將完全改變戰爭的性質,然而不久後卻不顧後果地紛紛附和,一位評論員在電視上慷慨激昂地,指責政府太“軟弱”,為什麼不用最有力的核武器教訓傲慢的中國人。
其實在使用核武器這個問題上,政府、軍方,甚至西方的輿論都是一致的,印度絕對不可能在與中國的核對抗中取得勝利。一方面在核軍備上印度比中國差得遠,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其二,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遠離中印邊界,而從邊界到印度的首都只有幾百公里。
這時印度政府卻採取了無可挽救的錯誤政策,不正式表態反對使用核武器。9月16日政府發言人反而暗示有可能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一切手段來進行反擊”。這一下,引起了全世界的驚慌。
中國軍方的精英小組早就制訂了一個摧毀印度導彈核武器系統的行動計劃。當時印度已經完成了二十世紀末期的核計劃,擁有12座核電站、2座核燃料後處理廠、12座重水廠、8座生產核武器用鈽材料的反應堆、2座鈾235的濃縮廠,以及一批研究機關、試驗基地、遠端導彈生產廠、導彈燃料廠;還有4個導彈和核彈頭的儲存基地,及幾處地下發射井和4輛導彈發射車;去年才開始試航的第一艘核潛艇,目前停泊在孟買軍工造船廠的船塢中,正在搶修其反應堆。它們是印度地區霸權主義的最大本錢。這一切目標合計是97個,散佈在印度各地,最遠處離邊界有2700公里。我們至今仍強調這是一場邊界衝突,對遠處目標的攻擊,缺乏依據。
印度輿論和政界的這一陣喧囂,為我們實施行動計劃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據。軍委決策立即實施“天刀行動”計劃。行動的要點是:-為了保證打擊效果,對97個目標組織強大的突擊力量,一舉全殲。
-經偵察和收集的情報,印度的導彈、核武器的研究機構,在星期一9:30時人員最集中,而且不少研究機構在新德里的郊區,為了準確打擊,減少平民傷亡,出人意外地把總攻擊的時間定為9月22日星期一北京時間12:00,雖然增加了攻擊的難度,但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印度的一個鈾235擴散廠、2個核武器庫,以及導彈燃料廠等12個目標在離邊界1000公里的範圍內,又隱藏在山溝裡,決定用直升機運載突擊隊,並輔之以武裝直升機予以徹底摧毀。
-印度南端的3個生產核燃料的反應堆,則由潛艇動用潛射巡航導彈摧毀。
-9月11日發射了新的偵察衛星,把印軍的4輛導彈發射車的動態情報源源送回前指。
從9月10日開始,我國政府發表措辭極為嚴厲的宣告,指出印度上層領導居然不顧後果地煽動核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