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此皇帝是十分滿意的,覺得太孫此去所獲良多。
多少關心了幾句後,皇帝就說到了太孫此行之事。
太孫便將之說了出來,“當初魏侯下面的諸位師爺跟客卿一直在尋機會給魏侯翻案,在孫兒到三關之時恰好得知三關商會私開鐵礦之事,因此擔心三關有危,便讓孫兒先去了六關尋常將軍借兵。等再回三關之時,沒想到會遇到蠻子來襲。”
後面的事情一直有與京中八百里加急,皇帝該知道的也不少,就是太孫說的之前的,他也早就得信了。
皇帝靜靜地聽著,等太孫簡單的說了一遍之後,才道:“你以為六關如何?”
太孫有一愣,然後有些慚愧,道:“孫兒只在將軍府中住了一段時日,對六關知之不深,有愧祖父託付。”
皇帝也並未說什麼,道:“你只管說你知曉的就可行。”
太孫就道:“常將軍脾氣耿介,不過因要巡防,不常在府中。其妻秉性……”
常家夫人那脾氣,太孫不太好說,這人對自己是沒惡意的,反而帶著些討好,可就是不喜歡蕭安,當著自己面都能瞪上蕭安幾回。
太孫琢磨了一會兒,才委婉道:“孫兒住在外院,常家夫人多在內院,秉性不太瞭解,但接觸一二,只覺得愛憎分明。”
“其有女常鳳,年十七,就是此迴帶著六關將士援兵胡馬關的那一個。其弟年十四,只比蕭安小几月,不及其姐勇猛。”
太孫把六關常樂一家說完,才說到對六關的認知,“孫兒也在六關裡看過一二,谷陽苦寒,每到秋冬風沙極大,將軍府上也並未多精緻的吃食,多是饅頭鹹肉一類。”
連將軍府中都如此,可見將軍府外的老百姓,谷陽城裡的百姓的確是過得苦。
只是苦歸苦,朝廷又能如何,朝廷國庫中也少有餘糧,能與六關百姓分去。就是想將邊關的百姓移居富饒之處,那邊關總不能只有軍戶沒有百姓,否則邊關的兵源又從何出?
皇帝與太子都聽著,太孫也講得仔細,“百姓與將士都過得不易,谷陽城裡的鋪子還不及京城百千分之一,就是跟風吼城比也不如百一。孫兒倒也問過米鹽之價,都要比風吼城的要貴上一分,跟京中更是不能相比。”
谷陽是真的苦,別說是風吼城的那些玩事沒有,就是蕭安等在那長大的,除了在院子裡互相打陣之外都找不到玩耍的。
皇帝沒去過邊關,也知其中艱難,從自己孫子嘴裡說出來,就更能體會一番,又聽得大孫子說到他從三關到六關那一路吃的都是鹹肉加米粥,就道:“那鹹肉是何種味道?”
太孫如今回味起來其實還有些懷念,回道:“聽聞是將新鮮的肉割成一溜一溜的,上面覆上鹽粒醃製,再用柴火燻烤,在邊關之地能保持一二年不腐。”
又是用鹽粒醃製,又是用柴火燻烤,旁邊太子都聽得有些皺眉,太鹹的東西也不好吃。
太孫不曾發覺自己父親的神色,繼續道:“魏娘子他們每頓就割一截肉下來,直接切成了片將就來吃了,要肉片粗,吃進嘴裡就又鹹又幹沙,還總是卡牙縫,不過要是削得薄,吃起來味道不重,還能有些勁道,也能算是一道邊關特色菜。”
其實不只是邊關,就是大慶別的鄉下地方,也是這般儲存家中肉食的,不過皇帝身在天下最尊貴的地方,自然是沒見過這些東西。
再聽得太孫說那是在吃生肉,多少就有些面色異樣,皇帝看了皺眉的太子一眼,又問道:“你也吃過?”
太孫點頭,“因要趕路,路上也沒別的吃食,蕭安就親手切肉片來,她刀工好,一片肉下來可透光而視,吃著也不難吃,就如吃一般的鹹味兒零嘴一樣。”
吃生肉,還是加了一層重重的鹽粒,皇帝念著太孫自幼體弱,不得不道:“你受苦了。”
太孫忙道:“比起邊關的將士,孫兒已經是生在福窩裡了,當不得受苦二字。”
皇帝點了點頭,滿意太孫的這說法,身處福地還能知苦寒,是未來儲君該有的樣子。
皇帝也不急在一時把邊關的事情打聽完,只將太孫這一路的生活聽了聽,就讓太孫先去歇息,其餘的日後再說。
太孫領命而去,留下皇帝與太子,互相一時無言。
“阿吳這一去,倒是成熟了許多。”皇帝與太子嘆道。
多少也是有些心疼自己孫子在外面吃苦了,要沒有吃苦,又何來懂事。
不說太孫吳是自己的嫡長子,就算是個庶子,得皇帝肯定,太子也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