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主們砸得暈頭轉向,不是說他們拿不出這些錢,而是這些前比他們幾個小番國加起來五六年的收入還要多最小說“小說”
如今富來客棧和富來商號已經是幾乎遍及天下,除了因邊境地區被王況以不大安全為由不讓開之外,其他的州,每個州至少就有一家富來的分號,像是揚州等這些富裕的地方,幾乎是一縣一家,有的地方,就連鎮子上都能看到有“富”字的大幌子高高的飄在城鎮的入口處就是要提醒往來的客商:沒必要再趕路了,這裡就有富來客棧和富來商號
以前因著長安有建林酒樓在,所以關中地區富來是幾乎不涉足的,但隨著天下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相應的,在長安也開始出現了和建安一樣的,有的人家,乾脆家裡都不開伙了,一日三餐,全在建林酒樓吃或者讓他們給送到家中去,其結果是客多位少又要開始排起長龍來,建林酒樓已經在長安開了三家分號了,山外山也開了好幾個分號,結果還是杯水車薪,滿足不了需求,富來客棧這才正式的在長安露面
有人要說了,既然那麼多人吃的,其他的酒樓難道就傻了麼?不會多開幾個分號?這話是沒錯假如長安沒有建林酒樓,沒有山外山的話,其餘的多開是沒問題但問題就在於,建林酒樓的中原第一沒人能撼動得了,山外山的第二位置都要領先第三好多,光是山外山一個招牌的營業額就能比後面至少八位的加起來還要多,而山外山卻不及建林酒樓的一半
這也是這些年來,那些個酒樓挖空了心思把每次天下大比的前十位都高薪的招徠到自己的名下,而實力差一點的呢,招徠不起最好的,但能在建安的天下大比露面的,幾乎就是各州各道的翹楚所以這些人也是香餑餑如此長安的各家酒樓也就都有了能拿得出來的菜式和酒席
當然也不是那些酒樓沒有了生存空間,各酒樓的定位不同,目標市場不同,如果將整個長安的餐飲業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建林酒樓和後來進駐的富來客棧就是那最頂端的一層,第二層毫無疑義的被山外山牢牢佔據著剩下的各個酒樓經過這些年的汰選,也都各自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建林酒樓和山外山幾乎就是為大佬,豪門大閥,皇族及各頂尖的貴族以及王家的關係戶服務的,當然要是有那鉅富,掏得起錢的,也是一樣的對待,並沒有因為你沒爵沒位就不讓你入內,一應的服務,都是一樣,用王況的話來說,那就是來了酒樓,在食物面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誰要是敢拿權位和身家來壓人,對不起,我建林酒樓和富來客棧不伺候
山外山呢,則主要是為的中層官員及中層爵位的服務,當建林酒樓和富來客棧接待不了那麼多的客人,忙不過來的時候,那些個頂層的也會選擇來山外山用餐,算是一個補充,畢竟這可是排名第二的酒樓呀
如此的就這麼推下去,像是長安東南角的坊區裡的,住家幾乎都是貧民,他們要去建林酒樓也沒人攔著,只要你吃得起,只要你衣冠整齊,都可以坐下來點菜,而建林酒樓也不是一味的全是貴的,一樓裡也是那種大堂,密密麻麻的桌子,偶爾也有那些慕名而來的學子,只要花上個幾十文錢,也是可以吃酒的,也是有肉有菜,還有一碗飯送你
只是因為王況的名聲,所以建林酒樓和富來客棧在大家的眼中就成了一種非常高檔的身份標記,若要是覺得自己身家不夠的,除非特別饞了,否則也不會去這兩個地方他們會選擇和自己的身家地位相匹配的酒樓食肆來消費
可以說,建林酒樓和富來客棧這兩家,每年就能給王家帶來百萬貫的收入,而山外山則差一些,但也有二三十萬貫之多可王況的收入來源並不是主要靠這幾家,真正的大頭,還是在琥珀糖和行軍餅及罐頭上,這幾樣加起來給王家帶來的收入卻要遠百萬貫,如果當初王況要把持著行軍餅坊的營生,要自己吃獨食的話,一年下來,千萬貫也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千萬貫不會全是大唐這邊出,像是安息大食等,想要買這些產品,價格就要比大唐人買要貴上不少,他們雖然不是最大的消費者,但給王況提供的利潤卻是佔了至少四五成在裡面
因此,當朝堂上的大傢伙深深被王況的財富所震撼的同時,也都捫心自問了下,如果是自己,手握著這麼多能下金蛋的母雞,會不會也和建安侯一樣,肯將大部分都拿了出來呢?答案顯然是不能,他們能拿出十之一二就不錯了,是以,很詭異的,竟然沒人對建安王家擁有如此之巨的財富有眼紅的感覺,當然了,就算是有眼紅的,也不敢表露出半句出來,這朝堂上,那些大佬們哪個沒受過好處的?誰敢去冒被人用唾沫淹死的險?沒人敢尤其是魏王李泰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