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了魏老頭忙前忙後的奔走,又有長孫衝聯絡了年輕一輩的暗通訊息,因此,當第三天常朝的時候,高季輔將自己的摺子當眾念上一遍,出人意料的,朝中大佬全都忙不迭的表態贊同,開玩笑,第一個提升薪俸那是和自己的利益有關,誰會傻咧咧的反對?第二個都已經知道了,這不同意就是有謀逆的意思在,誰敢這時候跳出來?個個都搶著表忠心了,甚至還有一些大佬,諸如禇遂良,閻立德等這些身家比較豐厚的,還都捐了錢,少的也有千貫,多的比如秦瓊為首的三駕馬車,數目都在萬貫以上,長孫家最是大方,一口氣拿出了三十萬貫出來
王況也不能不表示表示,他代表建安王家,長安林家,還有黃良的黃家,建安孫家,長溪黃家,唐興慎家,一口氣捐出了一百二十萬貫出來,合著一家二十萬貫,比長孫家少一點,不能不少呀,長孫臭老酸是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自己只能比他低,而李世民離去後送來的信中,已經隱隱的將王況排位安排在了長孫無忌之下,成了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所以又要比別人高那麼點兒,加之這幾家,都是身家頗豐的,也是在這些年裡,得到的實惠最多的,多捐些也是理所當然
結果當王況眼一瞄,沒瞄到太原王家有人在朝堂上的時候,又幫太原王家墊了二十萬貫進去,這也只有王況敢墊,都不用徵求太原王家的意見的,一是建安王家和太原王家原本就是同宗,二是如今王家權勢最滔天的王霖泊是受王況的直接領導的,三來就是最關鍵的了,如果是王況幫他們捐出來,那麼以後王況必定也會想辦法的讓他們賺回來,這才是最關鍵的,就如同這錢麼,先存放在朝廷裡幾年,過個幾年就分文不少甚至可能還要翻幾番的拿回來,包賺不賠的買賣
最後統計的時候,光是朝堂之上的這些人,一下就湊出了二百多萬貫之數,開始的時候是捐的人不多,可大家都捐,自己也不能落後呀,而且,眼看著四倍的薪俸就要到手,總不能幹吃不吐的?要是聖人回朝,一看,喲,你們這些個養不熟的,合著給你們提薪俸就積極了,給某修個皇宮你們就退縮了?
等統計完了,也不知道那些個宮女寺人從哪聽到的訊息,說是太極宮陰冷,不適合居住,現在要修永安宮呢,雖然是給皇帝修皇宮,可也是自己要住的地方呀,都巴不得早些搬到宮殿裡去,上到太上皇,下到小公主,個個的身體,大傢伙可也都是瞧在心裡的,這一聽說是太極宮惹的,自然也怕,所以,就都或是自己有職責在身可以到朝堂上來的就自己來捐,沒法來的就託人幫著捎過來,如此又有幾萬貫進帳
這天的朝會可以說是李唐立朝以來最長的了,一直持續到了午後,見沒人了,最後又統計了一遍,竟然統計出個二百五十萬貫的數字來,不多不少,真真一文不多一文不少的,這讓王況哭笑不得,旁人不知道二百五什麼個意思,他可知道得很,於是算著還有安逸王和金陵姜家,以及杏花村的份子,都是和自己走得近的,就也幫他們各墊了十萬貫進去,湊了個二百八十萬貫,這才擦了一把汗,搖搖頭退下未完待續)
p
【註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方便】
食王傳的第六九五章捐款忙
第六九六章 動工
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更多精彩小說,請前往,。不料王況這麼一墊,這幾家在朝中一眾官員的心目中的地位又上升了不少,瞧瞧,建安侯都不用徵求他們的意見,就可以作主幫他們墊了那麼多的,這幾家和建安侯的關係那還用得著猜麼?孫家是建安侯發達的奠基人,長溪黃家是建安候的親家,杏花村以前是傳言是建安侯的弟子,但都沒有得到證實的,可今天就可以確定了,就是建安侯的弟子沒錯姜家,不就是當年大澇的時候出了不少力的人姜家麼?還有安逸王,沒想到竟然和建安侯也是有如此深的關係,嗯,回去後,得交代下族中人,對這些家要儘量的多搞好關係才是最小說“小說”
與此同時,諸多的官員對王況的身家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麼,都說建安侯有錢,是大唐首富,但究竟有錢到什麼程度,沒人有概念,可眼下,王況眼皮子眨都不眨一下的就一下丟擲一百五十萬貫來,這得是多雄厚的身家呀?
一百五十萬貫是個什麼概念?可以供長安一百來萬人口十年的吃穿用度,而且吃得不差,餐餐有魚有肉,穿得保證夠暖,還有住的;一百五十萬貫,可以造至少三十條大樓船;一百五十萬貫,足夠整個大唐所有官員,書吏衙役和兵士一年的薪俸還有節餘;一百五十萬貫砸下去,保證能把高句麗或者吐蕃或者安息或者大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