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之下。皇帝便一天不會放鬆對我的警惕。我雖志在海外,卻終有一天會迴歸故土。到時候無官無爵,有無上的聲名,有令皇帝投鼠忌器的立足之地,總能過上幾天清靜日子。”
“其餘的想法當然是有,也就是你方才所說的為子孫的長遠計了。我現有三子一女,日後肯定還會生育子女。將來我會尊重他們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在我有生之年,為家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庇佑。讓他們一世衣食無憂,那是我的責任。在我的子女長大成人之前,至少要保證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安定的成長環境。”
徐文瀚不置可否的追問道:“你似乎還沒說完吧?”
楊致恍然笑道:“我立誓永不稱王,確是出乎真心。其實那****說皇帝熬不過我。便是點明瞭此節,我豈能不知?我既沒那個心思,也沒那個本事與運氣。大夏目前乃至此後至少二十年間,都不存在這個環境。可將來的事。誰又知道呢?有道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樹還是要為兒孫們栽下的。至於將來他們會怎麼想、怎麼做,我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徐文瀚緩緩點頭道:“難怪!那便一切都說得通了。”
徐文瀚所謂的說得通,楊致如果只是下定決心辭官返鄉,回京之後做的許多事是令人費解的。
入宮覲見,皇帝問策,只管出主意就行了,採不採納是皇帝的事。沒必要把話題引向南楚,也沒必要舉薦耿進、衛飛揚為帥,更沒必要自薦統軍。皇帝微服來訪,虛於應付並非難事,沒必要擺明車馬的攤牌,也沒必要張口就答應捐納二百萬兩。隨同皇帝與文武百官出席耿超、李為、楊耀在忠烈祠的國葬,已算表達了心意。沒必要事先造訪耿府,也沒必要再以個人身份獨自前往三家弔唁,更沒必要當場作悼詞與輓聯,藉以揚名……。
平日楊致行事看似百無禁忌,實則十分注意把握分寸。既已決定辭官,拍拍屁股走人便是。明知新老兩代皇帝都對他甚為忌憚,臨走之前何苦自找麻煩?若說這都是楊致率性而為,那還勉強說得過去。但這一切都或明或暗的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拉攏軍方勢力。難道僅僅只是巧合嗎?
楊致與軍方向來關係良好。朔方邊軍自不待言,禁軍大將軍周挺,禁軍幾位新興的將領,老太尉陳文遠,衛氏父子,平南大將軍葉闖,都與他交情匪淺。此番捐納巨銀,必會在軍中博得重義蔬財的美名。鄭重弔唁耿超、李為、楊耀,不僅獲得了耿進的認同與支援,也取得了襄陽邊軍的好感。
然而,關心良好與刻意拉攏,遠不如親身統軍、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來得實在!楊致已然雄霸一方,富可敵國,部眾數萬,他到底還想幹什麼?
楊致立誓永不稱王是真的,滅楚功成之後會辭卻一切官爵也是真的。但若是兒孫之中出了個什麼雄才大略的梟雄人物,生出了稱王稱帝的念頭,他也不反對。尊重兒女的意願,任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若是有人喜歡做皇帝呢?!
話已至此,徐文瀚無話可說。默然半晌,支吾道:“三弟,還有一事,方才只顧著說話,我差點忘了。……你要給我點銀子,否則我稍後回去不好交差。”
徐文瀚一貫清雅簡樸,在物質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似乎他也從來沒有缺過銀子。今日竟然開口向楊致要錢,又是為何?
楊致奇道:“大哥,你成婚之時,由我奉旨操辦,已將你家府邸裡裡外外修葺一新,一應傢什也都換了。記得當初我一次就給了嫂子十萬兩,你俸祿不低,宮中隔三差五的還有賞賜,什麼代言費、贊助費之類的收入也不少,按理說你不缺錢啊?哦,你要多少銀子都不是問題,我只是感到好奇而已,你千萬別多心。”
徐文瀚嘆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我幾次想與二弟開口,都沒能抹下臉面。這段時日你嫂子又催得緊,我這不也是迫於無奈麼?”
楊致冷笑道:“朝中高官像你這樣不貪不摟而收入不菲者,已是極少。嫂子也不想想,在嫁給你之前,她在老田家過的是什麼日子!是人就有七情六慾,誰都想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這我都能理解。得隴望蜀倒也罷了,哪兒有催逼自家男人的道理?大哥,須知物慾無止境,任她這麼下去,早晚有一天你會栽倒在這個女人手上。”
徐文瀚尷尬的道:“我心中自有分寸,那倒應該不至於。田老夫子出任翰林院掌院大學士之時,貌似風光,其實是個清水苦差。加之老夫子一世自命清高,家中人口眾多,並無其他進項,都是倚靠他那點俸祿過活,平日還要接濟家境貧寒的學生弟子,用度之窘迫可想而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