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甚至德軍在坦克上的劣勢都引起了小鬍子的高度重視,這位自詡為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元首親自幹預了新坦克的研製,他強烈的要求裝甲必須更厚火力必須更強,必須重新奪回德意志在裝甲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在元首的要求下,黑豹和虎式坦克的研發速度大大加快,以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走下繪圖板並投入生產。比如在2月底,就有15輛預生產型黑豹走下了生產線(歷史上遲幾個月)。按照原計劃,這些坦克應該交給部隊進行試用,找出設計上的問題之後,再投入全面的生產。
但是,元首實在是等不及了,在他的親自幹預下,15輛黑豹A預生產型(也就是後來的黑豹D1型)直接打包裝車送往了烏克蘭。
說實話,這是相當匆忙的,以接受黑豹的第51坦克營為例子,該營之前根本就沒有接觸過黑豹,此前只能用四號坦克來完成戰術教程中的部分越野駕駛以及設計科目訓練。
比如該營的維爾納。克里爾格一等兵就回憶道:“在1941年1月剛剛完成了裝甲兵基礎訓練科目之後,我被分配到格拉芬維爾基地的第51坦克營一連線受為期4周的特種駕駛訓練。訓練異常嚴格,不但是因為課程安排的相當緊湊,更因為時刻都能感到的神秘緊迫感。”
“至今我依然記得課程開始的第一天在佇列點名時上司那嚴厲地口氣——誰都不得在授課範圍之外提及受訓坦克的型號和具體的課程名稱,不準以私人收藏名義給坦克拍照,包括不準以任何形式與坦克合影;教學時不得使用紙筆做筆記,所有的授課內容必須牢牢地記在腦子裡。上頭甚至不允許我們的教官在授課時遺留下來任何紙張,特別是理論教學時。教官和學員之間僅僅只能用語言交流實在難以完成知識傳遞,這給我們的學習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當然上級那嚴肅的表情真讓人感到滑稽,因為我們甚至沒有見過他說的坦克長什麼樣!”
克里爾格第一次見到黑豹是在火車上,被帆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黑豹雖然看不清具體細節,但與他之前駕駛過的坦克區別深大,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漂亮的大傢伙!”
克里爾格真正第一次接觸到黑豹A那還是在白俄羅斯,他所在的51坦克營1連擁有5輛黑豹A,按照他的回憶這些黑豹A和後來的黑豹D和黑豹G區別明顯。雖然這些D1型號可以算作D型,但是炮口制退器是與四號坦克F2型類似的單室制退器。而且最初型黑豹擁有看上去還不錯的涉水能力,因為車體後部發動機艙室頂裝甲板上裝有一具伸縮式大型通氣管,伸縮範圍三到四米。
不過讓克里爾格感到鬱悶的是,雖然有通氣管,而且教官也介紹了潛渡裝置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但他們卻從來沒有實際使用過這套裝置。後來的戰鬥也證明,這一套潛渡裝置根本就是廢物。要使用它們時需要頻繁的調節發動機,而戰場上根本就沒有這個條件。
與此同時,黑豹坦克發動機及機械系統糟糕的可靠性也在訓練中暴露無遺。一連在訓練中發生了數起發動機自燃事故(這真心跟傳統印象中精良的德國貨不靠邊啊)。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完全是由於燃料在燃燒室中未能充分燃燒,相當一部分油氣混合氣體直接被排入排氣管,然後在發動機艙積累到了一定的濃度時就會被自行點燃。火源也是現成的,發動機工作時的高溫和電氣線路接頭所產生的電火花。
根據克里爾格回憶,這個問題直到他們投入戰鬥都沒有得到解決。經常能看到黑豹坦克排氣管裡間歇性的噴出橘黃色火焰,燒得火紅的排氣管在黑夜中很容易成為紅軍坦克手瞄準的目標,這使得頭一次投入戰場的黑豹幾乎沒有任何戰場隱蔽性可言。
德軍不光是投入了黑豹,還大量的投入了改進型的四號坦克(加強裝甲型號),畢竟黑豹坦克的數量有限,不太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次讓黑豹投入戰鬥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檢測,包括古德里安在內的德軍裝甲兵專家並不是十分看好與生產型黑豹發揮多大的作用。
實際上也是如此,黑豹坦克的乘員訓練太少,戰術訓練都沒有理順,並且黑豹坦克的自重很大,在這一片泥濘的戰場顯得跛腿,更關鍵的是黑豹太不成熟,發動機可靠性相當的要命。這些都制約了它的發揮。
不過德軍坦克手還是很歡迎黑豹的到來,原因是黑豹看上去“孔武有力”,看看那體格就覺得心裡踏實。而對德軍坦克手來說,太需要這種心理安慰了,因為開戰以來他們已經被紅軍的坦克虐慘了。他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能同紅軍裝甲怪獸分庭抗禮的坦克,而黑豹至少顏值上有這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