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延,眼看著大清國內部權力的爭鬥就要塵埃落定。到時候掌握權力的滿人權貴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鄭勳睿是無法預料的。
大清國受到欺凌的漢人。早就期盼朝廷大軍出兵了,這些漢人的境況極其的悲慘,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境地,最近一段時間,滿人權貴之間陷入到權力博弈之中,暫時沒有誰想到繼續壓榨漢人。可一旦權力鬥爭告一段落,漢人的日子將更加的不好過。
多重的原因,促使鄭勳睿做出了決定,在瑞元五年的正月出徵。
鄭勳睿很是謹慎,他知道大自然的威力。要求二十萬大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以血肉之軀來抗擊冰天雪地,這不是很明智,除非是戰鬥廝殺到了異常緊要的關頭,否則還是要按照正常的規律來推進戰鬥廝殺的程序。
大的戰略部署方面,有一些關門打狗的味道,但是在戰鬥廝殺推進的方面,鄭勳睿是按照一步一個腳印的辦法推進,首先進攻遼河,在完全佔領遼河之後,大軍朝著瀋陽開進,戰鬥過程之中把握最好的戰機,但不強求加快行軍速度,或者是採取奇襲的方式。
鄭勳睿很清楚,此番戰鬥廝殺的目的,是徹底擊垮大清國的政權,徹底滅掉大清國,二十萬大軍將要遭遇到的抵抗是犀利和殘酷的,不管是滿人權貴,還是八旗軍,都將拼死搏殺,不死不休,而且戰鬥持續的時間可能很長,畢竟安州以西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地帶,一旦八旗軍的殘餘撤退到這些地方,作戰就將變得零散和漫長了。
鄭勳睿的確把握住了機會,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權力博弈,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此時濟爾哈朗已經顯露出來退縮的跡象。
多爾袞需要感謝豪格的愚蠢,否則他也沒有那麼容易,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面,就佔據了博弈的絕對優勢,特別是豪格在掌控滿八旗之中鑲白旗的時候,做出的一系列的事情,讓鑲白旗的軍官軍士憤怒,多爾袞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趁機剝奪了豪格對正白旗的掌控。
儘管濟爾哈朗在議政會上面反對多爾袞提議的鑲白旗旗主的人選,導致鑲白旗的旗主暫時空缺,但這樣做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多爾袞,在暫時沒有旗主的時候,鑲白旗所有的軍官軍士,包括旗人,將多爾袞視為理所當然的旗主,鑲白旗所有的事情,都是多爾袞做主。
這樣的局面,濟爾哈朗是無法控制的。
多爾袞本來以為,濟爾哈朗聯合豪格,能夠形成巨大的力量,這是他短時間之內無法抗衡的,畢竟兩人掌控了滿八旗之中的正藍旗,鑲藍旗和鑲白旗,而且正藍旗是滿八旗之中上三旗之一,地位尊崇,想不到豪格此人頭腦太過於簡單,讓濟爾哈朗根本無法依靠。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多爾袞開始了多方的活動,利用自身在大清國的影響力,在滿人權貴之中的權威,逐漸取得大部分滿人權貴的支援。
至於說濟爾哈朗,則是在這場關鍵的較量之中,慢慢的處於劣勢。
代善一直都是作壁上觀,對這些博弈不聞不問,不過代善也曾經在議政會上面說過一席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任何的事情,不能夠損害大清國的利益等等。
多爾袞明白代善的意思,其實代善對他與濟爾哈朗之間的博弈,是看的很清楚的,代善的意思是爭鬥告一段落之後,不管接下來誰掌控權力,都不能夠毫無原則的算計和打壓對方,以至於大清國在這樣的打壓和算計之中分崩離析。
多爾袞絕不會這樣做,他很清楚自身的權力來自於什麼地方,若是大清國都分崩離析了,那他掌握的權力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了。
明軍開始大規模的朝著遼河的方向集結,這個情報表現大明朝廷的進攻即將開始。
大政殿,一場特殊的議政會召開了,四大輔政大臣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和豪格,以及大清國的郡王、貝勒和貝子等滿人權貴悉數都參加,剛剛十一歲的皇上福臨同樣也參加這一場的議政會,因為這次的議政會非常的關鍵。
議政會主要商議抵禦明軍進攻的事宜。
濟爾哈朗提出八旗軍必須按照先皇的安排,在遼河以東嚴陣以待,抵禦明軍的進攻。
濟爾哈朗的這個提議,得到了代善的支援。
多爾袞也不會反對,他馬上就要掌控大清國的實際權力了,若是在這個時候提議放棄大清國的都城瀋陽,遷移到開原或者是安慶州等地,那麼滿人權貴必定是反對的,他多爾袞的威望將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在如何排兵佈陣方面,爭議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