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總之,該概念一經提出即引起三郡百姓的關注與擁護,加上高勇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各種協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人爭相入會。其後,各協會的自律規定陸續制定出臺,成為了三郡各行業執行的基礎。
商人自不用說,目光銳利者早已看出此法的諸多好處,右北平、遼西、玄菟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商會,右北平商會會長由大族錢家擔任,遼西商會為富戶徐家,玄菟自然是王家;農會要複雜許多,有按地域劃分的,有按縣、鄉劃分的;工會主要集中的玄菟,規碾量遠遠比不上前二者。不過,高勇知道,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工會遲早會成為與前二者抗衡的量。
《新報》在銷量穩步上升中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傳播訊息的重要載體。精明的商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充滿商機的事物,目光遠大者更是看到《新報》發行成功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三郡商會在經過成立之後的首次激烈爭論後,決定聯合向官府申請開辦商人自己的報紙。
於是右北平商會會長錢通、玄菟商會會長王德、遼西商會會長徐平三人聯袂拜訪,消郡府批准開辦屬於商人自己的報紙。
政務院立刻展開討論,荀堅決反對:“主公,此事萬萬不可!商人辦報只會破壞風氣,敗壞道德。如果商賈在報紙上胡亂詆譭聖人之言、大肆提倡事事言利,弄得百姓效仿,這天下豈不失去綱充得大亂!”
沮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此舉確有不妥,如果某些人別有用心,利用報紙對郡府進行詆譭甚至攻擊,甚或造謠生事引起民眾不滿,一旦弄得民心動盪,到時悔之晚矣!”其餘幾位老官吏亦不贊成商人辦報。高勇一一傾聽,用心銘記。
最後輪到主管商業的趙勝發言,與會的十餘人也只有趙勝表示贊成:“允許商人辦報,可以更好的傳播訊息,讓商人、百姓瞭解最新的物品價格、產地、品種等各種資訊,即可以提高貨品的口碑,又可促進商業往來,郡府稅收亦會相應增加。至於詆譭、誹謗之言,只需要求報紙刊登前必須交由郡府稽核即可。”
高勇總算聽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話,稍稍寬心道:“商人言利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其實郡府的一些行為又何嘗不是?給予農人優惠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稅收‰想戰國七雄的秦國,由開始時國力最弱到最後一統天下,靠的是什麼?”
荀立即答道:“當然是商君的強秦變法!重用法家制度!”
高勇笑道:“那只是一方面,是為了強秦之路而做的鋪墊。真正讓秦國變得富強的是兩個方面:耕戰與工商!耕戰不用多說,秦軍勇猛彪悍堪稱無敵天下工商卻沒有多少人理解,怎麼秦國強大會有這些商人的功勞?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要有基礎雄厚的農業、戰無不勝的軍隊,還要有規模巨大的工商業,因為工商業創造了國家的財富,使國家有錢去供養裝備軍隊、去進行長時間戰鬥、去購買農民手中的餘糧。”
怎奈荀決心不改,拿出了維護士林的大幌子,義正詞嚴道:“如此重視商業那聖人之言擺於何處?天下士子又會如何看待?要知道士林清議影響巨大!”
高勇也明白這士林清議不好惹,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培養出忠誠可靠的新法擁護者之前仍然需要依靠士林階層。權衡利弊後高勇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既然這樣,那麼幹脆同樣允許士子辦報,宣傳儒家聖賢的主張ˉ人禮法,如何?”
荀見高勇鐵心種辦報,不好反對到底,況且允許士林辦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沉默許久的沮授似乎聽出了一些門道,微笑點頭。
不久,三郡又多出了兩份報紙:《商報》與《士報》。《商報》一經推出便受到好評,上面刊登著各種商品的介紹和價格、得到商會認可的商家以及工廠作坊招收工人的資訊和待遇等等與商業有關的事項。
《士報》則推舉了幾位在三郡頗有影響的大儒學者撰寫文章旁敲側擊甚至公然指責《商報》中那些有違聖人的意圖,處處與商報作對、詆譭其行為,大力宣傳儒家思想,強調士農工商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職才能夠國泰民安。
結果這些言論引起了工々兩階層的極大不滿,倘若放到以前,工匠々民面對這樣的說法只會默默忍受,但現在一切都變了。在三郡循序漸進的變革中,工匠々民逐漸醒悟過來,自選舉官員開始便有了自己的主張,大批士子選舉失利即是明證。
故此,《士報》的言論立刻遭到農會、工會和商會的聯合抵制口誅筆伐,工會甚至派出代表到郡府要求關閉《士報》的報館。買報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僅靠士林階層苦苦維持。這《士報》見勢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