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到李淳風面前,小心翼翼的問道。
“李司空之前一個失誤,幾乎毀了我大唐基業,如今貧道不惜洩露天機與冒著殺身之禍,向李司空吐露此事,只希望司空大人能將功補過,挽狂瀾於既倒,免除我大唐一場災禍,不知司空大人意下如何?如若司空大人不想參與此事,自可置身事外,甚或出守貧道亦無不可,然則中興之主既出,爾等雖得意一時,滅門之禍不遠矣。”
李淳風並沒有正面回答李績的問話,其實他的不回答有時候也是一種回答,李績本來就與他相從甚厚,又素來知曉此人手段深不可測,如何肯告發於他?更何況他也擔心自己整個家族將來的滅門之禍,只是略一猶豫,心中便已有了主意。
“雖然李道兄所言小弟並不懷疑,然而以小弟目前之身份,貿然參與其中卻也不妥,莫如仍像之前那樣,名義上保持中立,暗中卻方便予以照拂,若是恃強胡來,莽撞冒失,唯恐長孫無忌、褚遂良之禍便在眼前,何談圖謀將來?李道兄以為小弟之言如何哉?”
李績本來以為李淳風會對自己的行為比較贊同,可等他回頭一看,卻發現李淳風的身影早已消失,而他的耳畔猶自傳來一道細細的聲音:“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兼顧國家,李司空不愧是當代少有之智者,貧道欽服……”
聽到李淳風之言,李績不由得老臉通紅,因為對方在話裡明顯暗示自己藏有私心,但好在對方並沒有反對,他便為自己找了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安慰之語,然後細細籌謀起扶李抑武之道來。
“既要圓轉自如於朝廷,又要不動聲色的幫助李七,唉,此事說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又談何容易?”李績不由得愁容滿面。
“唉,看來只有看一步走一步了,只不過我今年已年屆七十,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我大唐中興的那一天,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在了,而亂局才剛剛開始,以敬業那急躁的性子,絕對會為我招來滅門之禍的,我需要如此這般的巧妙安排一番,方能達到既能免禍,又能光復我大唐的目的。”
李績想出了應對之策,整個人變得輕鬆多了,其實他對於李顯這些日子以來的表現還算是滿意,此子年紀雖小,聰明智慧卻顯然是不低,即便是像自己這樣的智者,在猝不及防下也屢次吃虧,小小年紀便能如此,倒也與史書上所記載的那些中興之主頗有相似之處。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被那七歲童子屢屢算計之事感到心中釋然,這小傢伙只有七歲便如此奸詐,竟然像極了歷史上的曹操,自己為這樣的奸雄命,實在是心有不甘。
當然,李績又是何等樣人?無論是年紀還是資格,都是冠絕群臣,連皇帝和皇后都甚為尊重的主兒,以這樣的氣度身份,自也不會跟李顯這樣的小傢伙斤斤計較,只好強忍著心中的不自在,吃了這個悶虧,同時暗暗期待著半年後李顯的表現。
第21章程咬金也來了?
卻說李顯在返回王府之後,並不敢怠慢,開始夜以繼日、焚膏繼晷的讀起《孫子兵法》來。這部書他在前世倒也看過,那時候都是帶著翻譯的鉛字印刷本,讀起來相對容易,可他當初讀的時候只是圖個新鮮,所以大多是走馬觀花,只是記住了個大概,許多的內容全都忽略過去了,而現在那些被他忽略的反而是他現在最需要的,所以,這一番苦讀當然下了一番狠功夫,卻也令他感到了深深的厭倦和疲憊。
不過他可不敢有任何的停止,甚至連練武的時候都在默默思索那些句子,因為他知道,半年之後的考察絕不是那麼好糊弄的,自己多番算計李績,這一次對方還不給自己來一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他可不知道當初李淳風和李績的那一番談話,只知道在這些智謀高手面前玩心眼,如同是在萬丈懸崖上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好在他現在還揹著一個親王身份,等閒之下沒有誰敢主動招惹他,就算是告發他也要有證據才行,而以李顯的智慧和經驗,怎能讓自己那一系列見不得光的行為留下證據呢?他敢保證不要說是李績,就算是狄仁傑來了,也一樣無法查出自己的真實證據,而沒有證據,就算是高宗和武后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頂多是斥責自己一聲不得胡鬧罷了。
不過李顯雖然在府中讀書,朝中發生的許多大事還是傳到自己耳中了,這自然是得益於他之前用金元政策,不斷籠絡宮中宦官與侍女的策略,當然,這些人不一定都是自己親自出手去做的,相反,大部分眼線都是靠自己身邊的人去做的,比如自己身邊的侍女春燕和秋芳,還有兩個乳母幹氏和高氏,還有貼身宦官高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