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中人即宦官,至明改稱太監)
其中榮華恩寵之盛者,前所未有,先後就有黎敬仁、林昭隱、尹鳳翔、韓莊、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硃光輝、郭全、邊令誠等寺人獲寵於上,並內供奉,或外監節度軍,所獲無不動鉅萬計,京師甲第池園、良田美產,寵與高力士略等。
而如高力士等還身具了左監門衛大將軍,雖然只是個掛銜,而且在玄宗一朝尚稱英斷有為的環境之下,這些宦官榮耀恩寵也罷,作為一種政治勢力尚無多少大作為,但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屬拱衛京畿內四衛,兼掌京師城要門禁之則,高力士出任此職,實際上為後世的宦官權閹以軍中尉、樞密使身份把持控制軍隊,進而挾制皇帝把持朝政,開了個很糟糕的先河。
而且據說後世那詬病甚多的宦官監軍制度,也是出自這位玄宗皇帝之手筆,開元之前,歷朝歷代雖然已有監軍出現,但偶爾為之,沒有成為一種制度,所派的也主要是監察御史、宣慰安撫使之類的文官充當,但到了本朝,這玄宗喜用宦官,不但連帶監軍全派上宦官,還在開元二十二年親自下詔,將其變成了後世固定的制度,實在大有成也玄宗,敗也玄宗的意味。
所以擺在我眼前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雖然我早前並非沒有動過冒點風險把某些人幹掉了事的想法,但只要皇帝的寵信還在,那些小人殺了一個未必能保證就沒有第二個,還不如因勢利導製造一些有利的條件,這件事情運用的好的話,就是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
當下有了初步想法,“傳左司馬,口錄尚不夠詳盡,我要親自再審”,又傳另一名虞侯“有請憲臺韋大相公一會”。
“邊令城”聽說此名的老皇帝深眉緊鎖,鐵青的面色令左右無不噤若寒顫。半響吐出一句“好賊子”,聲音不大,卻字字殺意浸骨,如墜寒淵。
同樣聽見這個名字的時候,那些有資格同列左右十數名近臣,閃過一片包含了震撼、驚亂、不知所措的表情,惟有那位韋大相爺表情微妙,眯足了眼睛,若有所思,餘下左司憲韋鄂、侍郎餘懷貞等心有所懷,眉頭微動,目光一抖,斜瞟齊望向那面色蒼白汗顫如斗的高力士。
餘有滿面恭順垂手不語的,有心中愕然,暗道這姓梁還真有辦法,怎麼就扯出這般人物來。不過大都曉得了,這些刺君犯上的事情,既然與自己這些外臣無干,自然還是沉默是金的好。只有那漢中王嘴唇微微動了動,似是想說什麼,卻終於不敢說話。
然後的發生的事情就與我沒有太大幹繫了,韋韜的兄長,左司憲韋鄂早年出身秘書省,對內三省的人和事已經不會陌生,先前我不過找他請教了有關禁內一些人事情,雖然有些話七拉八扯的始終沒有說出來,但這麼一個機會擺在前面,北門學士和內廷中官的心節由來以久了,他如果不知道如何去運用了,那就不配站在這裡了。
也無怪皇帝陛下震怒異常了,這長安留守邊令城可是大來頭的人物,老皇帝出走前親許的留守忠臣,潼關保衛戰時,做過哥舒元帥的監軍觀察,最早向朝廷彈奏哥舒翰挾大軍以自重的也是他,在內廷也是僅次於高力士的幾大中官之一,官拜內侍省少監,幾次擬旨宣喻傳詔他多少都有份,如果他出了問題,那朝廷的軍國大事,就很難有多少機密可言了。歷次討賊大軍接連一敗塗地,也就有了合理的情由了。
因此我倒也不完全是陷害他,而是他所做的事情太糟糕了,問題可大了。先前有楊國忠在,替他消停,現在楊國忠已經死無全屍,……
而且我也沒有直接說他是內賊,考問那兩人犯,知道的東西其實不會太多,所以到後面為了一個痛快,可以說是我要他說什麼都行。其中正有一個正是潛伏在流民中奸細,負責臨時召集那些人,一路追隨而來,也他一直把我們的行蹤送出去。招來了襲關的叛軍。我呈上的口錄,只不過是稍微強調了一下他們的供述中,只說道接洽隱約提到某個在長安身居禁內的中貴人而已。他們要怎麼對號入座,那就不是我的責任了。
觀那位老皇帝陛下如此的表情,卻是早信了幾分,竟未想到我有他用心。直聞撲咚一聲,一把拜倒卻是高力士,猛磕頭如搗“老奴有罪啊,竟使賊子近天顏,萬死不足以辭啊……”那韋大相爺也微不可見的嘆了口氣,飽含不勝惋惜和同情,卻是有些卸了萬般重負的意思。我心中暗大叫好,這高力士這一出,卻省了我大事。
本來這種事情我就沒有蠢到,想把高力士也構陷進來,就算能夠牽扯到他,多年的隨侍的感情加上他的資歷,也未必徹底搬的倒